欧意交易所-欧意app官方下载平台_数字货币交易所

欧意交易所-欧意app官方下载平台_数字

欧意交易所app官方下载交通银行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2024-05-29 06:57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58 次
交通银行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济金融形势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加大保供稳价和助企纾困

交通银行(601328)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济金融形势

2022年,欧意交易所app官方下载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加大保供稳价和助企纾困力度,工业生产总体稳定,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20万亿元人民币。同时,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高技术制造业等新动能快速成长,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就业物价保持稳定,民生保障坚实有力。

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审慎的监管环境,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报告期内,人民银行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确保市场流动性充裕,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持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牵引带动作用,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同时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增量工具,加大对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融资支持。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更好满足合理住房信贷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金融机构监管框架,评估认定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持续做好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监管。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处置风险事件,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经营稳健。

银行业持续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在审慎经营前提下增加贷款投放,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投放,加强对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供给。贷款利率稳中有降,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处于历史低位,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

二、财务报表分析

报告期内,本集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持续推进金融工作“三项任务”,各项工作保持并巩固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聚焦价值创造,盈利能力保持稳定。报告期内,集团实现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921.49亿元,同比增长5.22%;实现营业收入2,729.78亿元,同比增长1.33%。净利息收益率1.48%,平均资产收益率0.7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33%。

加大资产投放,积极服务实体经济。报告期末,集团资产总额12.9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37%。

其中客户贷款余额7.3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358亿元,增幅11.22%,同比多增238亿元;债券投资余额3.4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954亿元,增幅13.09%,同比多增1,618亿元。

筑牢安全底座,夯实风险管理基础。资产质量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报告期末,集团不良贷款率1.35%,较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0.68%,较上年末上升14.18个百分点;逾期贷款率1.16%,较上年末下降0.17个百分点。

(一)利润表主要项目分析

1.利润总额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利润总额982.15亿元,同比增加42.56亿元,增幅4.53%。利润增长主要来源于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加和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报告期内集团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加82.44亿元,增幅5.10%,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59.60亿元,降幅8.98%。

2.利息净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利息净收入1,699.37亿元,同比增加82.44亿元,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62.25%,是本集团业务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报告期内,本集团全力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民生力度,持续提升客户贷款在生息资产中的比重,同时积极应对存款定期化趋势,通过调整优化负债结构抵消部分负债成本上行压力,推动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加。

本集团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因规模和利率变动而引起的变化如下。规模和利率变动的计算基准是所示期间内平均余额的变化以及有关生息资产和计息负债的利率变化。

报告期内,本集团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加82.44亿元,其中,各项资产负债平均余额变动带动利息净收入增加206.65亿元,平均收益率和平均成本率变动致使利息净收入减少124.21亿元。

(1)利息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利息收入4,181.22亿元,同比增加404.76亿元,增幅10.72%。其中客户贷款利息收入、证券投资利息收入和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占比分别为69.81%、23.27%和2.64%。

A.客户贷款利息收入客户贷款利息收入是本集团利息收入的最大组成部分。报告期内,客户贷款利息收入2,919.05亿元,同比增加254.86亿元,增幅9.57%,主要由于客户贷款平均余额增加7,807.37亿元,增幅12.69%,增长部分主要来自公司类和个人中长期贷款。

B.证券投资利息收入报告期内,证券投资利息收入973.11亿元,同比增加90.49亿元,增幅10.25%,主要由于证券投资平均余额同比增加2,385.73亿元,增幅8.78%。

C.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报告期内,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110.20亿元,同比增加3.21亿元,增幅3.00%,主要由于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平均收益率同比上升7个基点。

D.存放、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利息收入报告期内,存放、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利息收入178.86亿元,同比增加56.20亿元,增幅45.82%,主要由于存放、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平均收益率同比上升44个基点,且平均余额同比增加1,158.84亿元,增幅15.71%。

(2)利息支出

报告期内,本集团利息支出2,481.85亿元,同比增加322.32亿元,增幅14.93%。

A.客户存款利息支出客户存款是本集团主要资金来源。报告期内,客户存款利息支出1,634.57亿元,同比增加224.75亿元,增幅15.94%,占全部利息支出的65.86%。

B.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利息支出报告期内,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利息支出446.96亿元,同比增加61.15亿元,增幅15.85%,主要由于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平均成本率同比上升16个基点,且平均余额同比增加1,319.04亿元,增幅6.65%。

C.应付债券及其他利息支出报告期内,应付债券及其他利息支出400.32亿元,同比增加36.42亿元,增幅10.01%,主要由于应付债券及其他平均余额同比增加1,451.56亿元,增幅11.42%。

3.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发挥牌照齐全优势,以打造财富管理品牌特色为切入点,聚焦财富管理、银行卡、托管等重点业务,努力打造利润持续增长的“第二曲线”。但受资本市场持续震荡、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以及减费让利等各因素影响,集团全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46.39亿元,同比减少29.34亿元,降幅6.17%。其中理财业务同比减少16.21亿元,降幅13.77%;代理类业务收入同比减少6.84亿元,降幅12.08%;银行卡业务收入同比减少9.95亿元,降幅4.94%。

4.业务及管理费

报告期内,本集团业务及管理费768.25亿元,同比增加22.80亿元,增幅3.06%;本集团成本收入比28.14%,同比上升0.47个百分点。如对债券利息等收入免税影响进行还原,成本收入比约为26%。

5.资产减值损失

报告期内,本集团资产减值损失623.08亿元,同比减少63.83亿元,降幅9.29%,其中贷款信用减值损失581.02亿元,同比减少48.43亿元,降幅7.69%。本集团持续按照《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办法的通知》(银保监规〔2022〕10号)要求,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法,及时更新减值模型各项参数以反映外部环境变化对资产信用风险的影响。同时,近年本集团资产质量持续好转,合理足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能够充分覆盖风险预期损失,具有充分的风险抵御和损失吸收能力。

6.所得税

报告期内,本集团所得税支出61.85亿元,同比增加11.65亿元,增幅23.21%。实际税率为6.30%,低于25%的法定税率,主要是由于本集团持有的国债和地方债等利息收入按税法规定为免税收益。

(二)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分析

1.资产

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129,924.1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266.62亿元,增幅11.37%,增长主要来自于发放贷款和垫款及金融投资规模的增长。

(1)客户贷款

报告期内,本集团聚焦主责主业,践行稳经济大盘使命担当,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紧密对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度融入区域协调发展,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大普惠小微、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涉农等领域信贷投放,实现信贷总量同比多增,结构持续优化。

报告期末,本集团客户贷款余额72,961.55亿元,数字货币交易平台较上年末增加7,357.55亿元,增幅11.22%。其中,境内行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8,482.6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867.30亿元、增幅12.98%。

公司类贷款余额47,113.5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727.71亿元,增幅13.84%,在客户贷款中的占比较上年末上升1.49个百分点至64.58%。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289.6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438.10亿元,中长期贷款在客户贷款中的占比提高至44.87%。

个人贷款余额23,665.0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14.11亿元,增幅3.56%,在客户贷款中的占比较上年末下降2.40个百分点至32.43%。其中个人住房贷款较上年末增加231.31亿元,增幅1.55%,在客户贷款中的占比较上年末下降1.97个百分点至20.73%;信用卡贷款较上年末减少148.34亿元,降幅3.01%。

票据贴现较上年末增加815.73亿元,增幅59.66%。

(2)金融投资

报告期末,本集团金融投资净额39,552.0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319.58亿元,增幅12.26%。

报告期末,本集团债券投资余额34,166.3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953.60亿元,增幅13.09%。未来,本行将强化对经济金融形势的研判,着力做好证券投资增量配置和存量优化。一是维持以利率债投资为主的总体策略,做好国债、地方债等投资安排。二是服务新发展格局,积极对接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发债主体的融资需求,做好信用债项目储备和投资安排。三是做大债券交易流量,加快国债和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周转速度。四是抓住美债收益率较高的市场时机,在做好流动性管理的基础上,提升外币债券价值贡献。

报告期末,本集团持有金融债券5,390.09亿元,包括政策性银行债券1,158.03亿元和同业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4,232.06亿元,占比分别为21.48%和78.52%。

(3)抵债资产

2.负债

本集团认真落实银保监会《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办法》要求,按照与经营战略、风险偏好和总体业务特征相适应的原则,建立建全与全行负债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负债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提高负债质量管理水平。报告期内,本集团认真落实负债质量“六性”管理要求,着力夯实负债业务发展基础,同时加强对负债来源、结构、成本的监测、分析与管理,整体负债业务稳健发展。

报告期末,本集团负债总额119,566.7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681.58亿元,增幅11.86%。其中,客户存款较上年末增加9,092.95亿元,增幅12.92%,在负债总额中占比66.48%,较上年末上升0.62个百分点;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较上年末减少180.47亿元,降幅1.65%,在负债总额中占比9.02%,较上年末下降1.24个百分点。

客户存款客户存款是本集团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报告期末,本集团客户存款余额79,490.7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092.95亿元,增幅12.92%。从客户结构上看,公司存款占比61.36%,较上年末下降3.27个百分点;个人存款占比37.18%,较上年末上升3.05个百分点。从期限结构上看,活期存款占比36.16%,较上年末下降5.21个百分点;定期存款占比62.38%,较上年末上升4.99个百分点。

3.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

本集团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包括衍生金融工具、或有事项及承诺、担保物。

本集团主要以交易、套期、资产负债管理及代客为目的叙做衍生金融工具,包括利率合约、汇率合约、贵金属及大宗商品合约等。

本集团或有事项及承诺主要是未决诉讼、信贷承诺及财务担保、资本性承诺、经营租赁承诺、证券承销及债券承兑承诺。

本集团部分资产被用作同业间卖出回购及其他负债业务有关的质押的担保物。

(三)现金流量表主要项目分析

报告期末,本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2,488.03亿元,较上年末净增加544.95亿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净流入3,682.21亿元,同比多流入4,029.96亿元。主要是吸收存款和向央行借款产生的现金流入增加。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为净流出2,848.97亿元,同比多流出2,093.49亿元,主要是债券投资增加。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为净流出329.75亿元,同比多流出342.81亿元。主要是去年同期发行永续债导致现金流入同比减少。

三、业务回顾

(一)发展战略及推进情况

报告期内,本集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具有特色优势的世界一流银行集团”战略目标为引领,践行“创造共同价值”的企业使命,持续打造四大业务特色,把绿色作为全集团业务经营发展的底色,将上海主场建设和数字化转型作为战略实施的两大突破口,推进战略实施。

1.打造业务特色

普惠金融落实“增强金融普惠性”和扩大内需战略部署,稳步提升普惠金融业务发展质效。报告期末,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34.66%,有贷款余额的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38.09%。推动消费金融作为零售业务的新增长极,境内行零售贷款1余额较上年末增长3.09%,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58.38%。升级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涉农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2.15%。

贸易金融积极服务“双循环”背景下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通境内外、本外币、离在岸一体化金融服务。报告期内,立足场景生态推动产品组合方案创新,打造重点企业标杆链,产业链金融业务量同比增长41.92%。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提升,国际结算量同比增长11.5%。推出“数字贸服”线上化、智能化贸易金融产品,积极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Easy系列产品业务量破万亿。加快跨境人民币产品服务创新,跨境人民币收付量创历史新高。

科技金融紧跟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服务支撑“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报告期末,科技金融客群持续壮大,科技金融授信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49.55%,专精特新“小巨人”、科创板客户市场覆盖率分别较年初提升1.81和1.15个百分点。紧密围绕科技型企业特点推出配套政策,大力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10%。

财富金融强化全量客户经营,发挥财富管理产品、服务品牌优势,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层次财富管理需求。报告期末,境内行管理的个人金融资产(AUM2)较上年末增长8.57%。客户拓展和潜力挖掘持续深入,中高端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10.73%。丰富财富管理产品体系,全年新上线2,500余只财管产品。

首批获得个人养老金业务资格,养老客群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7.5%。

本行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打造业务特色全过程,提高绿色金融服务市场影响力。制定《交通银行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行动方案》,在授信政策中强化绿色金融管理要求,完善“2+N”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积极推动绿色智能识别和ESG评价体系建设,结合绿色发展场景,形成绿色信贷、绿色投行、绿色普惠等产品集成方案,获“2022年A股上市公司ESG最佳实践案例”奖。报告期末,全行绿色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33%。

2.聚焦两大突破口持续发力

发挥上海主场优势和龙头牵引作用本集团将上海主场建设作为战略性安排,持续推动创新突破,围绕服务党中央赋予上海的战略任务,致力于将上海主场打造成为集团的创新策源功能区。报告期内,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支持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上海地区科技企业服务渗透率15.6%,链金融余额在全行占比近两年提升超过11个百分点;积极参与金融要素市场创新,持续提升金融市场业务规模,助力“上海价格”形成。以“一件事”和专班机制促进上海主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医疗付费一件事”在29家省直分行落地;跨省通办“交政通”在长三角区域引入事项位居同业首位;产业链专项授权实现长三角区域分行全覆盖,区域产业链融资业务量同比增长50%。

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本集团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充分运用“数据+技术”新要素赋能业务提质增效,金融科技价值创造能力持续增强。报告期内,本行数字化转型投入力度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同比增长32.93%,占营业收入的5.26%;报告期末,本集团金融科技人才占集团总人数6.38%。场景建设提速加力,个人手机银行7.0、新版企业网银焕新推出,开放银行场景与平台建设成熟度稳步提升。零售信贷和B2B支付两个企业级架构试点项目顺利上线,中台和企业级架构建设支撑业务创新作用逐步凸显。夯实数字新基建,成为首家使用自主可控分布式核心系统的国有大行,获得人民银行年度金融科技发展一等奖。

(二)公司金融业务

1、支持实体经济,推动信贷投放总量增、结构优。报告期内,集团公司类贷款较上年末增加5,727.71

亿元,增幅13.84%。其中,境内投向为制造业的相关贷款、绿色信贷、涉农贷款增幅分别为23.23%、33.28%、22.15%,均超过集团贷款平均增幅。

2、服务国家战略,支持重点区域发展。报告期末,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三大区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4.02%,增幅较集团贷款平均增幅高2.80个百分点;三大区域贷款余额占比53.47%,较上

年末提升1.32个百分点。

3、深化业务特色,科技金融与产业链金融快速发展。报告期末,科技金融授信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

49.55%,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09.88%;产业链金融业务量同比增长41.92%。

1.客户发展

持续优化对公客户分层分类管理,搭建精细化、专业化服务体系。报告期末,境内行对公客户总数较上年末增长10.91%。

集团客户方面,加大对制造强国、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的服务与支持力度,持续优化授信管理政策和流程,建立全集团一体化协同服务体系,提高集团客户服务水平。报告期末,集团客户成员8.87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1,987户。政府机构客户方面,积极参与数字政府建设和城市数字化转型进程,助力提供便捷化政务服务,打造智慧政务产品体系。报告期末,政府机构客户7.40万户,较上年末增加3,599户。小微基础客户方面,进一步推行小微基础客群“线上管、远程管”,搭建外呼策略支持体系,强化数字化营销支持,提升基础客群服务。报告期末,小微基础客户225.58万户,较上年末增加22.36万户。

2.场景建设

以数字化思维深耕场景建设,在医疗、学校、园区、央企司库等细分领域成效显现。信用就医已先后在上海、南京、大连、广州、昆明等45个城市上线,通过“先诊疗后付费”新模式,解决人民群众就医排队难题。交银慧校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建成“教育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功能覆盖缴费对账、资金监管、资质备案、年检年审等,精准服务教育行业细分客群。智慧金服平台累计签约客户突破11万户,较上年末新增3.16万户,收款结算量8,980.86亿元,同比增长274.86%。推出账户管理、支付结算、境内资金归集、境外可视可控、票据管理、系统对接等十大司库服务,数字货币交易所更好服务央企集团司库体系建设。

3.普惠型小微企业服务

持续加大对普惠型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强化对“首贷户”和小微制造业企业的支持。借助金融科技和大数据,依托“普惠e贷”打造线上综合融资产品体系,实现线上标准化产品与场景定制产品“双轮驱动”,提高小微企业覆盖面及融资可得性;线上标准化产品实现抵押、信用、保证等多种组合方式,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做好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在供应链、科创、乡村振兴、医保、双创、个体工商户等重点领域实现场景定制。

报告期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562.3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66%;有贷款余额的客户数29.3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8.09%。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累放平均利率3.75%,同比下降26个基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0.81%,较上年末下降0.35个百分点。全行2,771家营业网点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4.产业链金融

运用创新产品,与电力、建筑、汽车和医药等重点行业龙头企业深化合作,满足企业上下游融资需求,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科技赋能,延展产业链“秒级”融资产品线,票据秒贴业务发生额934.76亿元,快易付秒放业务发生额200.97亿元,订单秒放发生额65.61亿元。推出自建智慧交易链平台。对接中航信、中企云链等16家主流平台,实现跨场景金融合作、全程自动化秒级放款等功能,大幅提升用户体验。聚焦专项授权、制度创新、流程优化等,以“一链一策”满足企业个性化融资需求。报告期内,产业链金融业务量4,791.26亿元,同比增长41.92%;服务融资客户2.63万户,普惠客户占比91.84%。

5.科技金融

积极对接科技强国战略,加强产融对接,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层次、专业化、特色化的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点围绕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传统产业升级等领域,优化客户结构和资产结构。聚焦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重点客群,创新“科技金融专班”一体化经营模式,完善配套政策、产品、数据和系统,设立7支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科创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报告期末,科技金融授信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49.55%;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09.88%;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75户,市场覆盖度36.30%,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75.52%。

6.投资银行

持续做大投行全量融资规模,打造创新型投资银行。报告期内,NAFMII口径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4,105.76亿元。把握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业务机遇,2022年境内外并购金融新增规模842亿元,同比增长14.82%,其中,境内人民币并购贷款净增规模连续三年保持同业领先。服务绿色发展战略,主承销绿色债券(含碳中和债)71.65亿元,投资绿色新能源股权30.18亿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助力地产企业发债融资166.43亿元,落地房地产并购贷款77.89亿元,投放房地产股权信托74.87亿元。做深“融资”“融智”协同服务,迭代升级“蕴通e智”顾问系统,上线投行全量融资平台。全方位提升产品服务创新能力,获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优秀ABS发起机构”等奖项。

(三)个人金融业务

1、个人存款增量增幅创历史最佳,成本管控效果明显。报告期末,个人存款余额29,557.24亿元,较

上年末增长23.01%。结构性存款与大额存单日均规模分别较上年压降747亿元、269亿元,推动境内行个人存款平均成本率同比下降7个基点。

2、个人信贷业务顶住多重压力实现稳定增长。报告期末,个人贷款余额23,665.07亿元,较上年末增

长3.56%。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55%,境内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58.38%,市场份额3较上年末提升0.97个百分点。报告期内,信用卡累计消费额同比增长1.44%。

3、零售客户及AUM规模持续增长。报告期末,境内行零售客户数(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较上年

末增长3.29%,其中中高端客户数4较上年末增长10.73%;AUM规模较上年末增长8.57%。

1.零售客户及AUM

完善客户分层分类经营体系,强化零售客户数字化经营能力。全新上线简洁清晰的零售客户标签体系,完善客户画像。深化零售营销中台应用,将金融服务有效精准触达客户。加强客户经理工作平台与企业微信推广应用,建强数字化经营力量。加大场景金融的拓展力度,推进个人手机银行7.0的迭代更新,进一步提升全渠道、全场景获客活客成效,不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实现AUM规模稳步增长。报告期末,境内行零售客户数1.91亿户(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较上年末增长3.29%,达标沃德客户221.86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0.77%。AUM规模46,213.6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57%。

2.财富管理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打造财富金融业务特色,发挥财富管理产品、服务及品牌优势,服务人民群众多层次、个性化的财富管理需求,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发挥集团综合化优势,持续完善“全链条”大财富管理经营体系,提升财富管理协同效应。首批取得个人养老金业务资格,持续做深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聚焦财富金融数字化经营水平,强化数据驱动对客户需求的深度挖掘,以“人机协同”的方式实现全渠道、全链路的营销服务。

加强产品创设和供应能力。坚持开放融合,持续引进优质产品,与16家行外机构建立代销理财产品合作关系。融合量化指标与专家经验,打造涵盖理财、基金、保险、贵金属等的“沃德优选”产品体系。

2022年首批获得养老金基金销售资格,连续第7年开展手机银行基金申购费率优惠活动,沃德优选基金整体表现优于市场平均。加大低波动、低起点的固收、固收+基金、养老基金和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引入和推动力度,满足全量客户多层次投资需求。报告期末,代销个人公募基金产品余额2,645.20亿元,代销理财产品余额8,590.02亿元,代销保险产品余额2,551.02亿元。

3.场景与支付

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积极参与养老第三支柱建设,响应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要求,大力推广乡村振兴主题借记卡、个人养老金账户、新市民主题借记卡,报告期末,乡村振兴主题借记卡累计发卡量171.84万张。

聚焦政务场景,以市民钱包、新市民借记卡为载体,为市民提供缴费、信贷、支付等金融服务。聚焦交通出行场景,在公共交通、新能源汽车、航空公司、车后市场等领域,构建会员体系,丰富支付优惠权益,为客户提供安全、便捷、合规的账户及支付服务。聚焦医疗健康场景,优化就医环节支付流程,提供便民、惠民的支付服务。深化智慧校园建设,通过开放银行向学校提供安全、便捷、智能的教育行业解决方案。

报告期末,借记卡累计发卡量17,351.56万张,较上年末净增776.41万张。报告期内,借记卡线上获客占比较上年末提升6.86个百分点。协同合作机构优化支付产品,提升持卡人主流平台支付体验;助力老字号振兴,合作开展老字号消费优惠等用卡营销活动,丰富消费支付业务场景。报告期内,借记卡累计消费额23,756.46亿元。

4.消费金融

积极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持续完善全流程风控体系,保障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稳健发展。服务国家扩内需、促消费战略,加快个人消费贷款产品迭代创新,满足居民衣食住行医等多元化消费金融需求,提升新市民群体消费信贷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房贷全流程数字化水平,借助营销中台快速部署客户全生命周期经营策略,基于企业级架构实现模块化、参数化产品配置与创新,增强集中风控支撑,强化重点领域反欺诈能力,以科技赋能提升服务质效。

报告期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5,126.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5%;境内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848.9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38%,市场份额较上年末提升0.97个百分点。

5.私人银行

不断完善私人银行产品体系,建立全市场遴选机制,代销私银专属产品数量与规模持续增长,产品策略逐步丰富。家族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提速,报告期内实现规模翻番,其中保险金信托为业务增长主力。打造私人银行专业队伍,组织分层培训,队伍专业能力有所提升。常态化发布投研报告与资产配置建议书,增强投研能力。强化名单制营销管理,通过各类目标特征客户名单进行精准营销。报告期末,集团私人银行客户数7.7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9.33%;集团管理私人银行客户资产10,844.4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97%。

6.信用卡

加强“方便实惠交给您”品牌营销,开展最红星期五、抗疫惠民、五五购物节、年货节等多档次大规模用卡活动,消费额逆势增长,报告期内,消费额行业排名第3,较年初持平。聚焦优质客群,推出国韵主题卡和泡泡玛特小甜豆优逸白金卡等多个卡产品。报告期末,新客户中优质客户占比同比提升3.49个百分点。

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上线新贷记卡核心系统,7月完成全量客户的系统切换,成为本行首个完成分布式云迁移的核心系统,在业内首创信用卡交易实时记账业务模式。升级优化线上运营平台,发布买单吧6.0版本,重点整合推出互联网6大场景,使线上业务分流率达到97.82%。买单吧APP获“2022中国金鼎奖-年度科技金融奖”。

报告期末,境内行信用卡在册卡量7,450.83万张,较上年末增加23.95万张。报告期内,信用卡累计消费额30,589.93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移动支付交易额同比增长17.10%。报告期末,境内行信用卡透支余额4,776.42亿元5。

7.养老金融

主动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为老金融服务整体布局。

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首批获得个人养老金业务资格,获批养老理财试点资格,养老目标基金管理规模居行业首位。持续强化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职业)年金的账户管理和托管服务,业务规模稳步增长。研发特色信贷产品,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信贷支持。报告期末,养老服务业授信客户数量较上年末增长176%,积极推动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业务发展。手机银行和买单吧APP完成适老化改造,2022年累计服务老年客户91万余人。

(四)同业与金融市场业务

1、积极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深入参与我国债券、货币、外汇等金融市场发展,提升做市报价

能力,深化金融要素市场业务合作,做优托管专业服务,将金融市场产品转化为满足各类客户需求的优质服务,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1.同业业务

做优金融要素市场结算业务,服务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报告期内,上海清算所代理清算业务量以及证券、期货要素市场结算业务量市场排名前列。积极参与金融要素市场创新,助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首批获得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结算银行资格;助力期货市场服务绿色低碳发展,首批获得广州期货交易所期货保证金指定存管银行资格。提升资本市场结算服务效率,上线交行新一代沪市证券资金结算系统,率先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上海分公司新一代电子联行系统实现直联。

丰富同业合作场景,更好满足各类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服务资本市场建设,与105家证券公司开展第三方存管业务合作,与92家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存管业务合作,与148家期货公司开展银期转账业务合作,为企业、个人客户参与资本市场投资交易提供结算等服务。加强与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公司合作,大力拓展境内外间参银行,助力扩大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网络覆盖范围;积极推广人民币跨境业务处理与信息交互产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安全、高效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服务。报告期末,本行上线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标准收发器同业客户数市场排名前列。

2.金融市场业务

围绕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需求,综合运用投资及交易等手段,对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和惠民生、补短板、新基建等重点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银行间市场做市商“维稳器”作用,开展做市、报价、交易,助力“上海价格”形成。报告期内,境内行人民币货币市场交易量81.99万亿元,外币货币市场交易量1.81万亿美元,人民币债券交易量5.56万亿元,银行间外汇市场外汇交易量3.65万亿美元,黄金自营交易量4,967吨,继续保持市场活跃交易银行地位。

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抢抓金融市场改革开放发展的重要机遇,积极推进产品创新,获得首批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询价做市商资质,首批达成X-LENDING匿名点击成交债券借贷。提升代客产品的设计能力,把优质的投资交易产品引流到对客综合服务当中,推出黄金区间累计、美元日元区间累计、定制股指鲨鱼鳍等结构性存款创新产品,满足客户避险、保值、增值需求。

推进全球资金一体化运作,提升自贸区、境外行资金运营管理质效。积极与境外行开展跨境人民币资金联动,服务跨国经营企业、贸易企业等的真实融资需求。

3.资产托管

锚定托管本源业务,持续加强证券类托管业务能力建设,深化集团业务协同,做好创新产品布局,提升公募基金托管业务市场竞争力。做优养老金托管服务,积极发展个人养老金托管,不断巩固养老金品牌优势。做深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的托管合作,优化创新资管产品托管服务方案。积极为各地产业基金提供托管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报告期末,资产托管规模13.0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06%。

4.理财业务

理财业务坚持稳健经营,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继续提升。报告期末,集团理财产品时点余额12,069.01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2.81%,其中净值型理财产品时点余额10,854.38亿元,在理财产品中的占比为89.94%,较上年末提升1.47个百分点。

(五)综合化经营

1、本集团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业务为主体,金融租赁、基金、理财、信托、保险、境外证券、债转股等

业务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2、报告期内,子公司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7.69亿元,占集团净利润比例6.26%。报告期末,

子公司资产总额6,031.97亿元,占集团资产总额比例4.64%。

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本行全资子公司,2007年12月开业,注册资本140亿元。主要经营航空、航运及能源电力、交通基建、装备制造、民生服务等领域的融资租赁及经营租赁业务,为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租赁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主任单位。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专业化、国际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战略,深耕航运、航空、设备及设施租赁等业务,主体经营指标继续位居行业前列。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3,589.81亿元,净资产410.89亿元;租赁资产3,167.95亿元,其中航运、航空租赁资产总额在业内率先突破2,000亿元。公司拥有和管理船队规模473艘,保持国内商船规模最大的租赁公司地位,机队规模277架,飞机租赁资产价值保持国内金融租赁行业第二、位居全球第十位。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38.15亿元,同比增长8.05%。公司先后获得全球租赁竞争力论坛“年度最佳金融租赁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中国融资租赁卓越成就奖”等25项荣誉。

报告期内,公司提升精准服务国家重点区域战略能力。报告期末,公司长三角区域租赁资产余额374.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94%,其中上海地区租赁资产余额252.4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71%,并在临港新片区落地首个飞机租赁项目。公司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成立新基建(新能源)租赁业务中心、普惠(科技)租赁业务中心工作专班。报告期内,实现新基建、新能源项目投放168.31亿元,同比增长86.45%。

扎实服务“制造强国”战略,实现制造业投放92.12亿元,同比增长89.24%。深度服务民族高端制造和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报告期内,在国内船厂下单53艘船舶,订单总额126.8亿元,支持全球载重吨位最大的多用途重吊船、国内首艘LNG双燃料动力的阿芙拉型油船等多个重点船舶融资项目;与中国商飞签署《50架C919和10架ARJ21飞机购买意向书》。积极践行“绿色金融”发展理念,人民银行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口径下绿色融资租赁资产超过700亿元,成功发行全国首单金融机构、首单ESG自贸区离岸债券(明珠债)。

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2007年10月开业,注册资本57.65亿元,本行和湖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有85%和15%的股权,主要经营信托贷款、股权投资信托、证券投资信托、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受托境外理财(QDII)、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坚持稳字当头,以打造“最值得信赖的一流信托公司”为战略目标,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发展,深化集团协同。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85.28亿元,净资产154.18亿元,管理资产规模5,137.40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9.42亿元,同比减少23.72%。公司连续七年在中国信托业协会开展的行业评级中被评为A级(最高级),获《上海证券报》“诚信托·卓越信托公司奖”,连续七年获《证券时报》“年度优秀风控信托公司奖”,交银国信风云68号主动管理TOF产品获《中国证券报》“中国信托业金牛奖”。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监管信托“三分类”要求,聚焦主责主业,在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等领域深耕细作。先后落地全国首单地下商城CMBN、全国首单知识产权服务信托,开展保障性住房股权信托、企业专项激励服务信托,以及乡村振兴和优秀教师奖教等多单慈善信托,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8月,注册资本2亿元,本行、施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比例分别为65%、30%和5%,主要经营基金募集、基金销售、资产管理业务。根据海通证券数据显示,在12家权益类大型公司中,公司权益投资收益率近一年排名第一。公司以优异投资业绩,在公募基金行业三大权威奖项的评选中实现公司类奖项“大满贯”,同时连续四年蝉联“金牛基金管理公司”。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79.26亿元,净资产63.05亿元,管理公募基金规模5,281亿元;报告期内受市场波动影响,实现净利润15.81亿元,同比减少11%。

公司作为集团打造财富管理特色的中坚力量,围绕集团战略与十四五规划,持续提升投研核心竞争力,构建多层次产品线,运用主动管理投研优势的溢出效应,提升权益、固收+和FOF、投顾组合管理能力,努力打造具有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一流精品基金公司,服务集团财富管理能力建设。报告期内,联合母行共同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在养老金融产品的布局和销售上发力,旗下产品交银安享稳健一年FOF基金报告期末规模超120亿元,是全市场管理规模最大的养老产品。

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本行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9年6月,注册资本80亿元。主要面向客户发行固定收益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和混合类理财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投资者利益优先理念,适时调整产品设计发行重点。积极拓展行外代销,报告期末行外代销产品余额4,996.13亿元,占比46.03%,初步建立了以母行为主体,开放、多元的全渠道体系。报告期末,理财产品余额10,854.3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1.37%。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14.58亿元,净资产110.99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11.88亿元,同比增长2.86%。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把握养老理财市场机遇,获得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资格,个人养老金理财业务已首批通过理财行业平台验收。未来,公司养老理财产品将突出普惠性和长期性,依托公司“投资经理+专业委员会”的产投研运行机制,支持养老产品稳健运作。报告期内,公司蝉联金牛、金贝、金誉等多个奖项,ESG理财产品获得“2022财联社绿水金山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奖”。

交银人寿保险有限公司2010年1月成立,注册资本51亿元,本行和日本MS&AD保险集团分别持股62.50%和37.50%,在上海市以及设立分公司的地区经营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业务,以及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等。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099.16亿元,净资产71.67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原保费收入181.44亿元,同比增长7.10%;新业务价值8.81亿元,同比增长5.30%。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投资收益减少,报告期内净亏损5.91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以客户为中心优化多元产品供给,满足不同阶段客户的保险需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获得2022年金鼎奖“年度卓越养老保险服务提供商”。强化“大银保”服务能力,财富规划师等专业队伍建设和能力培育继续提升。发挥集团一体化优势,以保险金及保险金信托为抓手,聚焦高净值客户财富保障及传承需要,实现客户需求在集团内一站式服务。

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本行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7年12月,成立时的注册资本100亿元,系国务院确定的首批试点银行债转股实施机构,主要从事债转股及其配套支持业务。截至本报告披露日,本行已向公司增资50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市场化债转股主责主业,积极服务实体经济降杠杆、控风险,当年净增投放99.01亿元。报告期末,公司通过附属机构交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基金认缴规模83.38亿元,同比增长298.34%,进一步增强股权投资业务发展动能。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619.56亿元,净资产204.15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利润11.24亿元,同比减少61.32%。

公司紧盯集团“十四五”规划导向,持续提升上海主场、长三角和国家重点战略区域的业务比重,加快形成科技金融服务能力,以股权投资为切入点,深化客户合作关系,助力集团夯实客户和负债基础。报告期内,公司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合计投放金额占比58.13%,其中上海主场投放业务占比9.12%,新增落地战略新兴行业投资金额占比51.27%。

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6月(原为交通证券有限公司,2007年5月更名为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2017年5月19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主要经营证券经纪及保证金融资、企业融资及承销、资产管理及顾问、投资及贷款业务。报告期末,本行对该公司持股比例为73.14%。报告期内,公司聚焦国家重点区域加强业务布局,为客户提供产业链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246.62亿港元,净资产26.77亿港元。报告期内,受不利市场条件影响,公司净亏损为29.84亿港元。

中国交银保险有限公司本行全资子公司,2000年11月成立,注册资本4亿港元。主要经营经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批准的一般保险全部17项险种。报告期内,公司获保险业界国际专业评级机构贝氏授予“A级”(优秀)的财务实力评级及“a-级”(优秀)的长期发行人信用等级,评等展望均为“稳定”。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8.74亿港元,净资产5.38亿港元。受资本市场波动、赔付支出增加等因素影响,净亏损1,174万港元。

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一般保险全牌照优势,推进保险产品创新优化,持续提升客户体验,获ISO9001认证,实现毛保费收入2.8亿港元,同比增长14.38%,创历史新高;支出前承保利润1,845万港元;净赔付率31.30%,保持良好水平。

(六)全球服务能力

1、本集团形成了覆盖主要国际金融中心,横跨五大洲的境外经营网络,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设有

23家境外分(子)行及代表处,境外经营网点69个。报告期内,境外银行机构实现净利润51.11亿元,占集团净利润比例5.55%。报告期末,境外银行机构资产总额12,629.18亿元,占集团资产总额比例9.72%。

2、加强贸易便利化与数字化人民币跨境场景建设,提升外资外贸领域金融服务水平。报告期内,国际

结算量同比增长11.5%,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26.84%,国际业务线上结算、融资产品累计业务量同比翻番。

1.国际化发展

本集团积极应对内外部形势变化,境外银行机构密切跟踪全球市场变化,稳妥有序开展经营管理工作,加强结构性动态调整,统筹发展与安全。积极服务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为符合国家战略、“走出去”的中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积极搭建联通内外的金融桥梁。根据形势变化不断完善应急保障预案,加强风险防范,筑牢境外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根基。

2.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

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制造业、批发零售等行业客群跨境金融需求,加大对小微外贸企业支持力度。推出“数字贸服”线上化、智能化贸易金融产品,涵盖外贸新业态、场景金融、Easy系列、大客户平台、银政对接五大模块,切实服务贸易强国建设。融入航运物流、资本项目数字化服务试点等场景,提升配套金融服务质效。优化Easy系列线上化结算、融资产品功能,服务客户数和业务量持续倍数增长,金融服务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市场采购贸易业务量合计282.1亿元。推进科技赋能,丰富国际业务大客户平台,开展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试点,创新推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信用证业务。报告期内,本行国际结算量5,387.7亿美元,同比增长11.5%;跨境贸易融资投放量2,204.9亿元,同比增长1.8%。

3.境外服务网络

境外服务网络布局稳步推进。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在香港、纽约、伦敦、新加坡、东京、法兰克福、卢森堡、悉尼等地设有23家境外分(子)行及代表处,为客户提供存款、贷款、国际结算、贸易融资、外汇兑换等金融服务;与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的1,010家银行建立境外银行服务网络,为32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家境外人民币参加行开立235个跨境人民币账户;在31个国家和地区的63家银行开立27个币种共82个外币清算账户。

4.跨境人民币业务

持续推进人民币跨境支付场景建设,加强与跨境结算、跨境投融资等产品的组合运用。报告期末,本行上线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标准收发器企业客户数居市场前列。持续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稳步增长。报告期末,境内银行机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5,374.48亿元,同比增长26.84%。

5.离岸业务

深化离在岸业务一体化发展和非居民账户一体化经营,充分挖掘长三角一体化、上海自由贸易区临港新片区等业务潜力。报告期末,离岸业务资产余额169.36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10亿美元,增幅6.27%。

(七)渠道建设

1.企业网银及企业手机银行

以客户为中心,聚焦线上安全、体验、效率,打造全新版本的企业网银以及企业手机银行并逐步推广应用。报告期末,企业网银(银企直联)签约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12.82%,年累计交易额同比增长13.96%;企业手机银行签约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19.15%,年累计交易额同比增长31.03%。

2.个人手机银行

围绕“轻松一点”理念,聚焦客户体验,发布个人手机银行7.0版本,在财富投资、信贷融资、场景金融、数字安全等方面进行流程重塑和功能升级,为客户提供更智能化、便捷化的移动服务,借助金融科技实现客户体验的跃升。报告期末,手机银行月度活跃客户数(MAU)4,548.33万户,全年增长19.35%。

3.买单吧

贯彻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发布买单吧APP6.0版本,新增乡村振兴、严选惠购等一系列民生场景,进一步便捷千万用户线上消费,助力城乡发展,并为老年用户定制无障碍版本。报告期末,买单吧APP累计绑卡用户7,500.70万户,月度活跃用户2,543.73万户,金融场景使用率和非金融场景使用率分别为82.79%和66.23%。

4.开放银行

面向医疗、交通、教育、政务等民生服务场景不断延展金融服务,积极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等平台企业数字化转型,报告期末,累计开放接口2,586个。报告期内,累计调用次数超16亿次;通过开放银行获取零售新客户78.34万户,同比增长57.63%;通过开放银行线上链金融服务发放融资金额1,138.17亿元。

5.云上交行

持续推广“云上交行”品牌。创新远程视频银行服务,拓宽客户办理业务渠道,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保障业务的连续性,为全行抗疫期间的业务服务提供有力支撑。报告期末,云上交行视频营业厅提供服务5.2万笔,较上年末增长超13倍。大力发展“交通银行”微信小程序、云管家等新媒体渠道,提升渠道获新转化与经营能力。报告期末,“交通银行”微信小程序服务客户规模2,366.23万人,较上年末增长90.08%。不断丰富云管家服务能力,服务用户规模550.31万人,较上年末增长132.35%。

(八)金融科技与数字化转型

1、聚焦价值创造和零售先行,深化数字化、企业级思维,以信息技术和数据要素双轮驱动,建强数字

化转型业务与技术平台支撑能力,加快场景生态体系建设,构建线上线下(300959)一体化经营新模式。着力提升灵活敏捷的产品创新能力、开放协同的渠道服务能力、精准智能的经营管理能力,促进数字化经营整体能力跃升。

2、报告期内,本行金融科技投入116.31亿元,同比增长32.93%;为营业收入的5.26%,同比上升1.22

个百分点。报告期末,本集团金融科技人员5,862人,较上年末增长29.15%,占集团员工总人数比例6.38%,较上年末上升1.35个百分点。

1.赋能产品与服务创新

优政方面,在网点推出“交政通”服务,打造百姓身边的“政务办事大厅”。报告期末,已有1,826个营业网点上线了地方政务服务事项,网点覆盖率64.3%,长三角地区分行及广东省分行实现网点全覆盖。

积极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标准收发器在跨境金融场景中的应用,推进生态圈建设。

利企方面,聚焦民生消费、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领域的金融需求,落实金融普惠与服务民生。“普惠e贷”优化全线上流程,保障疫情期间业务正常办理;“兴农e贷”持续丰富乡村振兴产品体系;线上产业链金融服务为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B2B支付项目首批上线银企付、跨境电商、电费管家和要素市场结算等四项可售产品,同步对接阿里、腾讯等8家业内头部客户。

为民方面,信用就医已在45个城市上线,支持长三角异地就医跨省通办。围绕大出行、大医疗、大零售、大民生、大教育等主题领域以及客户需求,开展数币功能创新和场景应用建设,构建数币常态化运营体系,报告期末,钱包余额5.62亿元,累计交易金额794亿元。

2.发挥技术创新驱动力

以企业级、数字化思维系统推进企业级架构和中台建设,零售信贷和B2B支付两个企架试点项目顺利上线,初步形成包括营销中台、运营中台、风控中台、数据中台和企业级技术平台在内的全新架构。

成功上线贷记卡分布式核心系统重构项目,成为首家使用自主可控分布式核心系统的国有大行。新系统通过全面重构业务架构体系,提升客户体验及经营质效。贷记卡分布式新核心系统获人民银行2022年金融科技发展一等奖。

持续提升基础设施云化服务能力,完成新一代分布式云平台规划,加快实现多云部署,丰富“一云多芯”策略。“5G全域智能金融云专网”获评由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联合主办的2022年世界5G大会“十大应用案例”,以及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三等奖,推动5G技术在金融业的加速应用。

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全栈式知识图谱平台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等上下游产业链路,助力业务织网补链。优化电信欺诈账户拦截规则,提升风险预警精准性,全年管控欺诈账户1,600余个。推动业务操作自动化,压降手工环节,提升业务处理质效,开户影像资料核查等任务从原先的3个月压缩至1周。

3.提升数据支撑能力

推进数据治理,数据标准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基于数据质量管理系统实现数据质量闭环管控,数据规范化水平稳步提升。数据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权益保护影响性评估有效落实,数据安全成熟度评估体系基本形成。

建强企业级数据中台,为业务数字化转型提供统一集成、高效智能的数据服务支撑。数据分析平台成为全行数据建模、策略设计、分析应用的统一平台。管理驾驶舱支持国家战略导向、业务经营重点等各类指标的在线化展示和灵活查询,全行经营管理数字化、科学化水平稳步提升。积极融入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成为上海数据交易所、深圳数据交易所首批数商。2022年,本行获评国家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

(DCMM)四级认证,获得国际数据治理协会“数据治理最佳实践奖”、信通院大数据“星河”数据资产

管理标杆案例奖、全球数商大会“数据资产创新奖”。

4.筑牢安全生产底线

报告期内,全行生产系统整体运行平稳,圆满完成二十大、冬奥会、冬残奥会、“两会”等重要时期安全生产保障。全力保障疫情期间业务连续开展,确保生产系统稳定运行。

面向集团员工开展金融科技伦理宣贯培训,弘扬本行“科技向善,数据平权”的伦理价值理念,持续提升员工金融科技伦理素养。

数字基础设施及灾备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规划贵州贵安、内蒙古和林格尔两个新异地数据中心,加快浦江新同城数据中心建设,提高同城与异地灾备中心真实业务接管能力,支撑转型发展。

四、风险管理

本行董事会将“稳健、平衡、合规、创新”确立为全行总体风险偏好,对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银行账簿利率、信息科技、国别等各类风险设定具体风险限额指标,严格控制各类风险。报告期内,本集团紧紧围绕金融工作“三项任务”,始终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以资产质量攻坚战为主要抓手,不断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深化风险授信与反洗钱改革,加强集团统一风险管理,强化风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进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全年风险管理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有力推动全行高质量发展。

(一)风险管理架构

本行董事会承担风险管理最终责任和最高决策职能,并通过下设的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掌握全行风险状况。本行高管层设立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委员会,以及贷款与投资评审、风险资产审查两类业务审查委员会,业务审查委员会接受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委员会的工作指导,定期向其报告工作。各省直分行、境外行、子公司参照上述框架,相应设立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委员会,作为研究防控本单位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决策风险管理重大事项的主要载体,确保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全集团延伸落地。

(二)风险管理工具

本行积极践行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以面向市场、面向客户、面向基层、急用先行为导向,致力于打造全流程、全覆盖的数字化风险管理体系,筑牢全行风险数据底座,建设企业级风险管理应用,提升风险管理智慧化水平。报告期内,成立风险管理部/内控案防办副部门级机构风险计量中心,强化全集团统一风险计量和监测,围绕“四个转变”要求,持续推进整章建制、队伍建设、模型优化等工作。建设统一模型管理平台,推进新资本管理办法实施项目,完成系统建设升级主体工作。

(三)信用风险管理

报告期内,本行持续加强统一信用风险管理。有序推进信贷业务发展,支持实体经济企稳向好,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支持普惠小微、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商贸物流等重点领域,加强对房地产、政府隐性债务、大型集团客户、产能过剩、信用卡等领域的管控力度。不断提升管理基础,完善授信政策框架体系,授信与风险政策纲要、行业投向指引、“一行一策”、专项政策实现敏捷迭代;授信流程线上化、自动化程度持续提高,完成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对接,已在全国推广线上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在全国多地市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跨省通办”。系统工具不断升级,贷(投)后管理、风险监测、预警手段进一步丰富;风险分类更加准确严格,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持续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报告期内,处置不良贷款864.0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实质性清收393.4亿元,同比增长16.9%,处置质效同步提升。报告期内,本行聚焦重大风险和重点领域,发挥专业处置能力,稳妥有序推进重大项目风险处置,加强不良资产证券化、风险资产债转股等处置手段运用,提高不良资产清收处置质效。

报告期内,本集团加强风险识别,加速风险处置。重点客户授信经营主责任机制不断深化,信贷业务审批准入持续加强,贷后管理持续完善并强化,重点领域信用风险排查和管理不断加强,风险监测、评估、计量等系统和模型进一步优化,资产保全直营直管机制效用显著。保持严格的资产质量分类标准,资产质量基础不断夯实,资产质量水平稳中提质。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余额985.26亿元,不良贷款率1.35%,分别较上年末增加17.30亿元、下降0.13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余额占比较年初双降。本集团对逾期贷款采取审慎的分类标准,逾期60天以上的对公贷款均已纳入不良贷款,占不良贷款的63%。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部纳入不良贷款,占不良贷款的58%。

五、展望

2023年,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趋缓,陷入滞胀风险上升,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经济面没有改变。随着各项政策不断落实落细,国内生产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断积聚增强,整体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本集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质效,深入推进交行“十四五”规划实施,加快建设具有特色优势的世界一流银行集团,重点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抢抓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新型能源体系、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新动能领域发展机遇,迭代优化科技金融展业模式,更好服务支撑“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抢抓居民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服务消费,以及新市民等重点消费需求释放的新机遇,大力发展消费金融业务,更好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纵深推进业务特色打造。围绕普惠金融、贸易金融、科技金融、财富金融四大特色及绿色金融底色,推动业务结构优化。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拓展核心负债和营收增长空间;打通境内外、本外币、离在岸一体化金融服务,强化链金融综合能效,有效对接国家稳链补链强链部署;充分发挥交银集团综合经营优势,更好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调整优化全行资产结构;聚焦代发、财管、养老等重点客群市场,持续完善财富金融综合服务体系。

加快上海主场优势建设。围绕服务党中央赋予上海的战略任务,强化上海主场的创新策源功能,聚焦重点领域创新强化金融服务功能,迭代优化科技金融创新体系,推进升级金融要素市场服务功能,积极挖掘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离岸贸易等领域发展新机遇,主动对接多层次多样化民生需求,着力做强上海主场优势。同时,做实龙头牵引作用,在其他区域因地制宜加快复制推广上海主场的经验模式。

深入推进集团数字化转型。以零售转型为突破口,深化数字化经营。聚焦手机银行、网银主阵地,加大开放银行场景建设和经营力度,依托数字化平台工具优化升级个人信贷业务流程,稳步提升零售转型价值贡献。加快推进网点综合化转型,提升网点经营效能,转变网点服务模式,推动网点全功能、全产品覆盖,强化物理网点和“云上交行”协同联动,推动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综合化服务体系。

持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持续强化集团统一风险管理,做好集团层面信用风险扎口管理、重大项目协同处置、本外币境内外一体化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交叉金融风险、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等工作。持续强化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妥善做好重点房企风险化解,注重防范地方政策债务风险,重视普惠小微客群风险隐患等,坚决遏制不良反弹,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07-27 11:07 最后登录:2024-07-27 11:07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