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意交易所-欧意app官方下载平台_数字货币交易所

欧意交易所-欧意app官方下载平台_数字

经济聚焦:汇改三周年 人民币寻找均衡值

时间:2024-03-02 07:33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83 次
经济聚焦:汇改三周年 人民币寻找均衡值,

  2005年7月21日19时,中国宣布启动此后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都将产生影响深远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新华社第一时间发出声音: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一次性调高2%。

  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消息震动了世界。美国、英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德国等国家迅即表态,欢迎中国完善人民币汇率改革机制。西方七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发表声明说,中国采取“更加灵活的汇率机制将有助于世界经济增长和稳定”。 

2008年7月16日 图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破6.82 新华社发

  解读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短期内人民币汇率仍将以升值为主基调,但最早在今年末也许就会有贬值预期。换句话说,人民币汇率在试探的过程中正距离一个合理、均衡的值越来越近,此后可能就会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富有弹性的双边波动。而何谓均衡、如何试探、何时到位,成为汇改三年之后面临的新疑问。

  节奏从慢到快,汇改三年来,人民币较汇改之前的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超过了20%。但这只是人民币针对美元的变化,如果将视野扩大到欧元、日元、英镑等币种,人民币却不尽然升值,其中兑欧元比汇改前下跌了7.5%左右。

  作为中国货币主义学派的代表,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认为,汇率失衡、出口偏大、顺差很多、投资很多,钱进中国变成人民币,这一轮通胀就是这么来的;而治理之道,就是改变当前的汇率形成机制,建议人民币一次性升值到位,同时央行要管紧货币。

  另有专家虽不同意一次性升值的建议,却依然认为应该管紧货币。事实上,对比上世纪日本和德国的升值历史,不难发现紧缩政策乃是极为有必要的政策配合。 

  从年初的加速升值到三四月份的放缓脚步,再到近期重回快速升值通道,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出了半年出人意料的币值“行情”。

  按照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统计数据,6月2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6.861,较去年底已累计升值超过6%,与去年一整年的升值水平相当。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启动汇改机制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保持着小幅升值态势,2006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约3.3%。

  进入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明显加速,从年初不到100天内,人民币汇率相继突破7.2、7.1关口,升值幅度约3%,4月10日一举突破7的整数关口,进入人民币汇率“6时代”。此后,升值速度有所放缓并多反复,直到进入6月份。从6月2日开始,人民币重回快速升值通道。

  “从积极意义讲,人民币对美元的加速升值体现了汇改的成果,表明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和波动性在增强。”彭兴韵说。

  此间多位分析人士认为,除灵活性和波动性外,主动性升值开始成为今年人民币汇率的新特点。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认为,这一方面源于央行对汇率在货币体系中作用的重新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国内通胀压力,另一方面则源于人民币汇率对出口影响的重新评估。

  “人民币升值的确会影响出口,但主要原因不在升值,而在外需的下降、劳动成本上升以及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据何帆解释,出口企业的成本有50%到60%是原材料成本,20%是人工成本,汇率并不是主要方面。正因如此,国内产业界对人民币升值的应对和容忍度开始增强,并成为此轮人民币升值加速的主要考量。

  2005年7月21日

  央行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调2.1%。

  2006年1月4日

  央行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同时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改进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

  2006年5月15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8.00,达到1美元兑7.9982元人民币。

  2007年1月11日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突破7.8,达到7.7977元,同时人民币汇率13年来首次超过港币。

  2007年5月21日

  央行宣布放宽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波幅,幅度从±0.3%扩大到±0.5%。这是自1994年以来对人民币对美元汇价波幅的首次调整。

  2008年4月10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00,但随后一直在7.00上下盘整。

  2008年5月16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再次突破7.00,并于6月17日突破了6.90,进入了6.8时代。

  影响

  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6月底,也就是汇改启动前夕,国家外汇储备为7109.73亿美元。而到了2008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8088亿美元,同比增长35.73%。仅是今年上半年,国家外汇储备就增加2806亿美元,同比多增143亿美元。

  也就是说,在汇改启动后的三年时间里,外汇储备的增长不断没有减缓,反而一举夺得世界第一的位置,并且呈现出加速增长之势。

  作为受人民币升值影响较大的出口型企业,汇改这三年显得既痛苦又漫长。不过,出口型企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自动技术创新升级,三年来,出口商品总额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

  随着去年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出口型企业所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其中,以纺织行业最具代表性。不少企业在成本、劳动力及汇率、退税率的多重压力下,开始出现了亏损。记者在江苏调研时也了解到,今年一季度,江苏省新增了2016家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但同时,1066家停止了出口业务。

  压力之下,不少企业选择了通过内部挖潜提升自己对抗汇率损失的能力。除了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压缩管理成本外,不少公司还使用了财务手段对冲汇率损失。如调整收汇结算方式、选择远期结汇业务、多币种成交等等。

  汇改3年人民币累计升值近20%,仅年初至今,升值幅度就超过6%,对出口接单和收汇核销影响很大,企业利润空间收窄,出口竞争力削弱。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攀升,企业无法准确预计升值幅度,合同期越长,损失越大;即便对升值幅度“有数”,也难以将升值增加的成本完全转嫁出去。沿海各地都算过账,汇率每升值1个百分点,波及出口2—3个百分点,“做一单赔一单”,企业有单不敢接或只接短单,有的被迫转做进口。

  思考

  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启动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基本呈现持续单边上扬的态势,升值幅度累计超过19.04%。特别是进入2008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步伐大大加快,已先后56次刷新高点记录,累计上升逾7.22%,几乎与前两年全年的升幅相当。

  如果说在汇改之初,人民币名义汇率严重偏离均衡水平,坚持“小步慢跑”的渐进升值策略,一方面可缓解来自外部的压力,另一方面对于扭转内外失衡局面,提高出口企业实际竞争力有推动作用的话,那么,在人民币汇率已经做出大幅调整的情况下,在国内多数出口企业已明显力不从心的现状面前,是否还有必要保持如此狂奔突进的步伐?  

责编:张仁和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09-20 00:09 最后登录:2024-09-20 00:09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