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图片来源:本组图片均据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片) 各地进入“十四五”规划编制阶段,“开门问策、问计于民”成为地方政府的常态。 近日,城叔有机会参加了一场成都市“十四五”规划编制企业家和行业协会座谈会。会上,市级部门负责人悉数到场,企业邀请了25家,其中16家企业现场依次发言,地方主政者挨个回应。 在成都的观念里,城市有两大主体,一个是市民,另一个是企业,政府全部工作的目标,就是服务这两个主体。 “只有市民和企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城市才有了希望。”这便是这次座谈会的初衷,进行一场政府视角和企业视角的切换——在“十四五”开启之际,用3个小时的时间,企业讲述他们想要一个怎样的城市、谈论城市该如何提供支持;政府从企业对形势的判断和对城市的建议中,找到自己可以以及应该做哪些事。 经过了“十三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成都实现了城市能级的跃升。肩负多重国家战略,面向“十四五”,成都希望能在同一话语体系下,构筑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比较优势,对人、对企业形成独特的吸引力。 成都邀请了一批能称得上是行业领军者的企业,为“十四五”规划编制提建议。其中,有成飞这样的在地央企,有戴尔等投资了成都的跨国公司,有伊藤洋华堂这类充分融入成都人民生活的外资企业,也有阿斯利康这类刚签约落地的新朋友,有新希望集团、极米科技、红旗连锁、富森美这样的本土企业,以及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美团、58这样的科技平台公司……透过表述,城叔看到了企业们对这座城市的肯定、鞭策与期待。 根据现场,我们整理了阿里、戴尔、伊藤洋华堂、新希望以及成飞五家企业代表的精彩发言: 戴尔科技集团全球副总裁张耀华“中国航空物流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关键是成都能不能抢到这个位置” 全球化,后勤和物流是核心保障。得益于成都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戴尔成都公司在今年1-11月的产值是48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2%,发展非常好。成都因为地理位置限制,海运没有优势,铁路、航空将在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的作用。戴尔是中欧班列(成都)的第三大用户,受益匪浅。 我的建议是:成都一定要大力促进航空物流的发展。在双循环格局下打造全球供应链体系,增强城市招商引资能力,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全球航空货运量大概每年是5200万吨,重量体积比不到全球货物总运输量的1%,但是占了全球国际贸易金额的35%,每年有大概6.8万亿美金的货物是通过飞机进行,这个数字非常大。成都发展物流航空有没有机会? 第一从国际大循环的角度来看,2019年全球十大国际货运机场,其中8个在亚洲,另外两个,一个是美国的安克雷奇,一个是德国的法兰克福。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航空物流产业,要么是一个生产基地集中的地方,要么是货物集散中心。成都有非常好的货源基础,电子信息产业需要用更多的航空运输方式出口。今年的情况是成都的航空运力远远不足,满足不了生产的需求。成都可以成为中国向西向东南的国际物流集散中心,有机会可以争夺一部分其他国际货运机场的货过来。 第二从国内大循环的角度来看,2019年中国国内航空货运量只有511万吨,美国孟菲斯一个国际机场的货运量就是433吨,成都去年一年的国内货运量只有52万吨。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航空物流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关键是成都能不能抢到这个位置。 第三从国内航空物流枢纽竞争的格局来看,还没有形成。上海受空域限制,货运增长有很大的难度;郑州在大力发展货运,但苹果占主导;湖北鄂州依靠顺丰,但顺丰主攻国内快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但是缺少一个匹配的航空货运枢纽机场,重庆已经在打报告申请立项。 成都如何抓住这个航空发展机会呢?我认为有几个观念性的问题。 第一是运人着急还是运货着急?第二是运人赚钱还是运货赚钱?第三是想致富先修路,修一条“航空路”带动航空产业发展带来的回报是不是更大?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我对成都发展航空物流有三个建议: 第一,得有一个专门的航空物流部门统筹这个事情,因为它涉及到产业,涉及到运输,涉及到配套体系、海关通关,甚至航线的体系,所以需要一个创新的体制机制,完成跨部门协调。 第二,是要引进培育货运基地航空公司,构建欧洲成都泛亚洲际航空通道网络。我举一个例子,全世界所有的飞机里面,货运飞机大概在40%,中国大陆所有的航空公司加起来大概3600架,全货机只有173架,最大的一家航空公司只有32架全货机,这个是跟世界脱轨很厉害的地方。美国是什么概念呢?光联邦快递一家公司有全货机700架,高峰还要再租700架,大大小小都有,都是全货机。我个人的看法,成都是不是有机会成立一个货运的航空公司。 第三,成都的位置非常好,联通欧盟、东盟、澳新地区,如果能开通一个分拨的航空物流管路的话,很多物流不一定要通过其他的节点进行转移,打造链接欧盟、泛亚的航空,增加开行密度。 第四,我去考察过成都新机场,我认为天府国际机场花了大量的布局考虑如何运人,运货发展是不足的。 第五,优选配套产业,建立排他性优势。比如孟菲斯,通过航空货运带动了生物医药、医疗服务、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在机场旁边,就有全球最大的眼角膜银行、美国最大的隔夜药物检测中心、美国疫苗的分散中心、全美最大的医疗制造中心、全球最大的电脑维修中心、鲜花配送中心……所以,如果货运做好了,空港配套的临港产业区也能打造出区域的排他性优势,别的城市很难复制。 新希望集团党委书记张明贵“成都是中国的成都、世界的成都,是最有可能在大消费引领下创造世界级的新消费之都” 成都应该抓住大消费时代这个背景,打造真正全球的新消费之都。 先来看几个变化: 第一类现象是,一些传统行业没有什么变化,规模没有什么变化,但一些企业抓住了消费转型升级的机会,茁壮成长了。 第二类现象是,今天商业基础设施变了,5G时代到来,商业的渠道体系建设基本完成了,商业模式形态不一样了。我讲个典型企业——元气森林,创业短短4年,今年“双11”在汽水饮料领域打败了百年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过去我们讲崇洋媚外,大家对欧美国家的货物很认可,今天出现了一个很好的现象,国货替代,尤其是00后、90后,你发现他们的消费趋势非常的爱国。商业生态重构的过程中,消费品牌全都变了。 第三类现象是,消费客群变了。现在有两个客群很典型,一个客群是70后、初步步入老龄化的一群人,过去50后、60后是一边挣钱一边存钱,70后是一边挣钱、一边借钱、一边持续的花钱,敢花钱。另一个客群是这个时代的年轻人,爱国货、敢消费,家庭没有什么负担。这两个客群,都在拼命的花钱,看谁花的更多,看谁花得更好,时代深刻变化,也创造了很多商业传奇,也改变着一个城市的格局和面貌。 基于这些变化,我就想讲成都,真的是中国的成都,是世界的成都,是最有可能在大消费的引领下创造世界级的新消费之都。 成都IFS 但是,我认为成都的消费还存在问题。消费主要停留在消费服务,以旅游、美食这类目的型的消费服务为主,缺失消费的内容、消费品牌的矩阵,尤其是产品类。近几年成都没有出现元气森林、完美日记、简爱这些新的消费品牌。我认为,成都打造新消费之都应该两手抓,一个是消费服务类要很好的创造,第二个是消费的产品品牌矩阵需要重构。 怎么做呢?首先要鼓励支持,政策引领传统大企业进行深刻的转型升级,全面的拥抱新商业,拥抱新数字,向技术靠拢,向商业靠拢。第二个要驱动新的创业者,站在供给的角度创造一批铺天盖地的创新型企业,我认为这个是很重要的。我提一些不成熟的建议,有几点是值得我们做的: 第一个战略引领。是不是要做一个真正的新消费之都,我觉得城市战略要品牌鲜明、旗帜鲜明,创业者和对一些没有动起来改革的企业,他会看到机遇。 第二个如何能得年轻人得天下。成都有天然的优势。吸引经历过失败的创业者,吸引生产制造企业里面的中层干部,吸引形形色色的互联网从业者,吸引财经媒体里看各个行业的创业者……如何让这些人批量地涌入成都,物理的聚合终会形成化学反应。 第三个在新的全球供应链变革的情况下,成都是中国的成都,是西部的成都,加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规划,辐射能力能率先占领市场高地。 伊藤洋华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亚美“像(日本)新一代的年轻人家里都没有冰箱的,因为所有的商品和服务都是在社区商业里面完成” 伊藤洋华堂希望承担起融入城市发展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使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希望重点是着力于社区商业的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营造低碳商业场景。 我先分享一个日本的案例。其实日本的社区商业点成为年轻人的就业和安家首选,并且我们也了解到像(日本)新一代的年轻人家里都没有冰箱的,因为所有的商品和服务都是在社区商业里面完成。这样的案例就告诉我们,未来这个社区商业的空间是无限大的。 发展社区商业,从小的地方来看就是便民,从大处看应该是展示这个城市的活力,尤其吸引人才的新磁石,所以成都的社区商业不仅仅是一个市场行为。其生态的理念,反映新发展理念,践行深度的活力,其服务的能力应该关系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发展的水平应该是公园城市示范区发展的水平,是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的重要的载体,也是突发事件下城市的生命线,我想整个社区商业应该在这次疫情当中积极承担起市民生命的保障。 成都 伊藤作为成都商业的一分子,也在积极投入社区商业的建设,嫁接社会优势资源,赋能社区商业创新发展。为此我希望有三点意见: 第一是希望政府能够统筹规划社区商业,明确社区商业发展的一个基本业态清单。希望政府各部之间做到协同发展,以及营商环境的下沉建设,均衡业态分布,减少线上和线下的无序竞争,保护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第二是希望政府完成社区商业顶层设计,给予实体经济更多的政策放宽和保护政策,让企业在社区商业建设中更具有创新空间,更具有获得感。建议坚持对外开放下的放管服,为市场主体开放更多的创新空间,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都将迎来国内外的消费者到访,所以成都要进一步扩大零售业的对外开放,需要创造适合本地商品和进口商品销售的环境,展示成都买全球、卖全球的实力。同时应该简化和加快海外进口货物的报关程序,给予实体业更多报关的资格,比如放宽进口保健品和药品的准入制度,实现消费的国际化。 第三是建议成都能够形成营造低碳场景的链型思考,我们感觉应该更加细致化系统地推进垃圾分类的工作,并且希望是政府主导,依托社区商业建立起资源分类、回收的流程化作业体系。 航空工业成飞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承志“充分发挥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在航空制造上的聚集效应、协同效应,力争‘十四五’形成百亿级产业规模” 我的建议主要是发挥龙头企业牵引作用,打造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 第一,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链的牵引作用,加快打造一批过万亿、世界级、现代化产业集群。航空工业集团正在加快重组整合和产业布局调整,打造以核心单位为龙头的若干个航空制造产业集群,这与成都致力打造形成一批过千亿、过五千亿、过万亿的世界级现代化产业集群,聚力建设航空航天经济先发城市的战略部署紧密契合。航空工业目前是作为这次试点单位之一,给了我们这次机会,我们应该有所作为。 第二,加快培育一批专业化头部企业,持续拓展航空产业链,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航空经济之都必须具备鲜明的航空产业特色,建议积极打通和规划大飞机整机集成、航空发动机、特种飞机、航空电子、航空维修,不断拓展航空产业链。 第三,进一步关注航空制造企业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重大牵引作用。建议合理规划布局推动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尽快在成都落地;加快西部唯一的国家级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平台建设,这个全国只有2家,我们是西部唯一,助力我国自主工业软件体系化发展和产业化应用,从源头上提升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支持航空航天等高技术制造业在5G应用、人工智能、石墨烯应用、量子通讯等颠覆性技术上开展研究,取得突破,面向下一代装备开展智能制造、精确装配和集成测试技术研究,巩固相关的先发优势和地位,进一步关注航空制造方面的领军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培养一批本土的航空制造专家、院士,为实现产业自主,领衔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使成都成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基地。 第四,精准划分和布局成都产业功能区加大开放合作,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建议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拥有核心技术、高端项目的先锋企业合作,对入园优秀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带动和吸引更多的优势资源和优势企业聚集发展,形成对园区入住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强力拉动,充分发挥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在航空制造上的聚集效应、协同效应,着力将园区建成世界一流的零部件研发、制造和供应基地,力争“十四五”形成百亿级的产业规模。 第五,突出政策引领,增强航空航天产业联盟凝聚力,厚植产业生态土壤。今年5月份,成都航空航天产业联盟正式成立以来,已有航空航天、研发制造、运营服务、供应链保障、国有投资平台等相关200余家已经开始加盟。建议加大政策引领,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措施,支持和指导联盟制定产业发展路线图,形成协同效应,结合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专项和项目的组织实施,对航空航天产业联盟极其成员单位申报相关项目予以优先立项支持,以龙头企业为纽带有效组织联合创新,不断深化联盟的合作机制。 成飞希望在成都发挥两个作用,一个从项目和经济上承担一个龙头企业的作用,通过企业收入的迅速攀升和翻倍,形成外溢;二个是希望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先锋企业,带动产业一起往前推进。 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潘新春“未来真正发展得好的不是互联网企业,而是把互联网用得最好的企业” 未来十年是数字经济重要的重新洗牌期,未来真正发展得好的不是互联网企业,而是把互联网用得最好的企业。鉴于成都是全国最早提出发展新经济的城市,围绕数字经济我有6个新的建议: 第一新基建。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组织更广泛高速的网络,除了5G网络的普及,以及统筹高中低速的物联网网络平台的建设,还有空地一体化,其中包括卫星时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为下一步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最基础的位置服务。 第二类是构建最核心的大脑,三个领域:第一是绿色运算中心,未来机构与机构之间、城市与城市间的核心竞争力是算力的竞争。保守估计未来5到10年内,全球数据总量呈现10倍增长。未来这些算力中心在哪?相应的服务,相应的产业,相应的创新往往也会聚集在那些地方。第二是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建设,我相信这是下一波平台型经济选址在哪个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三个是人工智能平台。 第三类是骨骼建设,包括城市大脑的建设,车路协同。成都也是汽车制造大市,可以在车路网和车联网的创造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面一些。 第二是新制造。 世界有一个“灯塔工厂”的评判,全世界有54家,中国有14家,成都目前以外资企业为主。有两点建议:在点上,成都可以打造工厂智能化生产标杆,比如家居行业进行工艺升级,打造智慧标杆。在面上,成都建立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把工业互联网生态化发展,培育软件企业、推广服务企业。 第三是新产业。 IOT、物联网设施等服务终端的生产制造是一个大的领域,成都可以加强布局。新型科技服务业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开发、区块链应用以及金融科技领域方面,还可以加大发展力度。通过疫情来看,数字升级较好的线下商业恢复也越快,成都可以把所有商贸业进行数字升级。还有跨境电商,核心的点是要从海关和物流来做工作。新金融领域,国家数字货币把成都作为试点,成都应该抢占先机,加快数字货币的区块链技术平台建设。 第四是新治理。 给成都有三个建议:第一个数字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要像培育招商思维来做;第二个是制度为魂,可以在加强机制创新上支撑大数据的发展。第三我们在讲“最多跑一次”,智慧办公工程是需要建设的。 第五是新政策。 构建一个智慧的营商环境,成都是在全国营商环境比较好的城市,下一步怎么运用数字科技的力量,比如说企业电子身份证,比如说企业不需要申请的情况下自动可以享受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 第六是新人才。 成都可以加大对高端数字科技人才,新型技能人才,还有网红等流量人才的引进。我们对基层的数字经济应用型人才的培育不够。事实求是讲,我相信有越来越多平台企业招收应届毕业生的比例逐年下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应届毕业生毕业以后几乎是没有办法使用,和社会和新经济的脱节程度是非常的高,所以建议引导大学开设新的课程,开设与数字经济发展相契合的专业,以及引导毕业生开展岗前的培训工作。 (城市进化论据现场整理,有删节)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