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意交易所-欧意app官方下载平台_数字货币交易所

欧意交易所-欧意app官方下载平台_数字

欧意交易所app官方下载好书·推荐 |《货币拐点》:谁将统治未来货币体系?

时间:2024-06-18 10:06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48 次
上观


将“书香上海”设为置顶星标

让书香与您常伴


《货币拐点:从商业银行货币到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德]约瑟夫·胡伯 著

柯达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货币体系正处于又一个拐点。问题不是各国是否会推出央行数字货币(CBDC),欧意交易所app官方下载而是将会在何时推出。日前出版的的《货币拐点:从商业银行货币到中央银行数字货币》一书讨论了从既存商业银行货币制度,到由央行数字货币所决定货币体系的货币供给重构。货币的未来将是数字化和主权化的。但是,各种货币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而非官方所设想的“和平共处”。具体而言,央行数字货币与现有的银行货币以及私人加密货币存在竞争,其中私人加密货币既挑战了中央银行货币,也挑战了商业银行货币。由于技术和政治原因,商业银行货币将无法获得如同央行数字货币一样的优越属性;从长远来看,无担保等类型的加密货币也无法与央行数字货币竞争。货币体系的转型正在改变中央银行在货币、财政和私人信贷职能互动中的角色,并为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作者简介






约瑟夫·胡伯(Joseph Huber),德国哈勒-维腾贝格马丁·路德大学经济社会学荣誉教授。胡伯教授是“绿色伦理银行”的开拓者,也是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胡伯教授撰写了大量以货币政策和货币改革为主题的文章,他长期担任经济和生态现代化问题的政策顾问,并积极参与国际货币改革运动。著有《主权货币:超越准备金银行业务》(Sovereign Money: Beyond Reserve Banking)等作品。


译者简介






柯达,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特聘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上海市晨光学者。主要从事经济法、金融法、货币法、数字法学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已在《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东方法学》《财经法学》《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CSSCI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推荐序一




吴弘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法学会金融法研究会会长


不论是学界、实务部门还是投资者或消费者,近年来对数字货币的关注程度日渐强化。单就法学界而言,对货币支付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基本上是针对某一种新型支付工具或新型主权货币进行的阶段性讨论,数字货币交易平台而针对数字货币的研究则可以视为受区块链等新型信息技术发展推动的又一新阶段关注。这种阶段性研究造成的明显结果,就是相应的基础理论——“货币法”理论尚未成体系化,学界甚至在许多基本概念上都未形成共识,例如,究竟什么是法律中的“货币”,“数字货币”和“电子货币”的区别是什么?这种不成体系的基础理论,与货币在经济社会中的广泛使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国在数字货币领域采取了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不同的独特法律政策,即对私人数字货币采取严格禁止的监管立场,同时大力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这种法律政策的正当性如何、能否平衡公共与私人的利益,需要学者的进一步冷思考。


研究货币法律问题的核心前提,是明确货币究竟“是什么”,即探究货币的本质“是什么”。事实上,在当今信用货币主导的体系下,货币的本质就是信用,这种信用不仅仅包括国家信用,也包括私人信用。有一种主流观点认为,货币就是国家发行的货币,国家已经实现了对货币发行的垄断。但深究货币发行原理便可以得知,国家根本无法完全垄断货币的发行,因为在当下的货币供应总量中,大部分的货币供给都是由商业银行为代表的私人主体所创造的。但国家无法垄断货币的发行,并不意味着无法主导或控制货币的发行,数字货币交易所而是可以通过法定的调控手段改变私人主体的货币创造激励。由此可见,货币的信用本质是有层次的,法律对国家信用的维护不排斥对私人信用的保护;法律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通过发行权力约束维护国家信用,还通过存款保险、准备金集中存管等方式维护私人信用。


《货币拐点:从商业银行货币到中央银行数字货币》一书通过构建一种新的货币分层理论,系统阐释了货币拐点的历史和经济逻辑,为央行数字货币在未来货币体系中占主导地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我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正在稳妥推进的背景下,该书的出版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总体而言,该书主要有三点特色内容:


其一,通过分层理论进一步揭示货币本质。该书将所有类型的货币分为基础层、基于中央银行货币的第二层、基于商业银行货币的第三层、基础层挑战者,并分析各层之间运作的逻辑关系。不同层级的货币事实上体现了不同的货币信用,进而更为深入地辨明了货币本质。


其二,货币发行与货币政策、货币会计的理论融合。一方面,货币发行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调控金融乃至整个经济市场;另一方面,货币发行同时具有双向性,对于信用货币而言,货币的发行流通直接体现为会计记账行为。该书对货币政策与货币会计的理论融合阐述,使得货币拐点的理论构建更具有说服力。


其三,对货币发展未来谨慎提出预测。不同于一些学者轻易提出某种货币在未来具有最重要的发展价值(例如比特币将成为等同于黄金的货币储备),该书即便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在下一个拐点中占据地位,也提出了相应的限制条件,以表明对货币历史发展逻辑的尊重。


该书的译者柯达是我指导的博士后,目前任职于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多年以来均从事金融法特别是货币法的学术研究,其中与数字货币有关的学术成果已经在学界和实务界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正如该书的中文译名所包含的“拐点”二字,希望这本译著的顺利出版不仅能成为译者学术道路的积极“拐点”,还能成为货币法研究的正向“拐点”。



推荐序二




刘燕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代金融法律制度的背后,必然有特定金融业态从初兴、繁盛、衰退再到重塑的内在商业逻辑予以支撑,对货币这一基本交换媒介而言尤为如此。《货币拐点:从商业银行货币到中央银行数字货币》一书从决定货币体系运作的主要支付手段——“主导货币”入手,系统梳理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主导货币形态:从金属硬币,到不受管制的私人纸币,再到央行垄断的纸币(金本位),进一步到商业银行主导的账面货币(银行存款),每一种新的主导货币的兴起都构成了货币史轨迹的拐点。央行数字货币可能会成为未来新时期的主导货币,即出现第四个货币拐点。如果这一拐点发生,银行存款在公众支付交易中的垄断地位将被打破,商业银行可能会退化为基于全额准备金制度运行的支付服务机构。


本书作者约瑟夫·胡伯教授长期关注和研究货币体制改革,主张改变“不透明、不安全和不稳定”的部分准备金制度,扭转商业银行货币体制下货币主权湮灭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失效的困境。由于绝大多数货币存量不是由政府以现金的形式发行,而是由商业银行通过有息贷款贷记到客户的账户之中,并通过部分准备金制度获得央行及主权国家的背书,因此商业银行对支付系统控制力的增强会引发更严重的金融排斥风险。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部分准备金与银行监管制度均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激烈批评,“狭义银行”等一系列旨在取消商业银行货币特权的改革方案被提出。胡伯教授认为,货币的未来可以预期是数字化和主权化的。通过一种新型主权货币来控制商业银行货币、新型货币替代品及其金融行为。其中,在技术层面,涉及用数字货币取代以往的账面货币;在制度层面,则涉及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与中央银行之间关系的重构。近年来,随着央行数字货币的广泛研发试验,中央银行甚至可以直接面向个人提供数字化的非现金服务,这为胡伯教授提出的货币改革方案增添了更多技术层面的可行性。我国自2023年以来开展的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以及数字人民币的深入研发试点,同样是通过体制机制的完善增强货币金融的“公共性”。当然,在此种公共性得以强化的同时,如何对相应的货币发行权力、金融监管权力予以法治化约束,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又一重大命题。


基于个人兴趣,《货币拐点》一书对货币发行记账方式的重构尤其令人眼前一亮。传统的货币发行都是以央行负债的方式记账的,胡伯教授认为这源自商业银行货币机制的投射以及会计惯例的扭曲,且直接与法律关于财产转移方式的认定方式相悖。他认为,主权货币的功能是作为一种安全存量的支付手段,即“真实”货币;因此,在货币发行过程中区分“货币”和“信用”实无必要,包括现金、央行准备金和央行数字货币在内的主权货币都不是一种负债,而应当是一种货币资产。在此种会计认定的基础上,作者提出要通过独立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货币登记册”,分离中央银行的货币创造与其银行业务。这本货币登记册设立两个账户:一个是用于记录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数量的“货币账户”,包括硬币、纸币、央行准备金、央行数字货币;另一个是用于记录资金被投入流通渠道的“发行账户”,包括拨入国库的资金,以及将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用于各种央行操作、作为流动性货币存量的存款。作者认为,将用于货币创造的货币登记册与用于开展银行业务的资产负债表分开,可以消除目前货币创造记账中出现的矛盾之处,例如硬币一直被记为资产,而央行准备金被记为负债,但后者实际上并没有被“拨付”。当然,此种货币会计处理方式在实践中如何落地实施,仍是一个挑战。毕竟,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不仅涉及会计定性问题,还需要考量各国中央银行通过数字货币灵活使用多元化货币政策工具(例如负利率)的需求。


该书的译者柯达是我指导的博士,他博一入学就确定了金融科技的研究方向,从区块链、比特币到数字货币,进而复归一般货币理论与货币法问题,多有发表,被北大金融法中心的同学们戏称为“区块链小王子”。这本译作是他在入职华政之后出版的第一部作品。货币是横跨多个学科的复杂理论问题,希望柯达博士能结合新现象、新理论、新制度,持之以恒地做好货币领域的法学研究。



目录




中文版作者序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译者序

专业术语汇总

表格与专栏汇总

第一章 核心要点

第二章 货币分层体系与货币的种类、创造和流通

第一节 货币的三层分类概述

第二节 基础层:央行货币

第三节 第二层:活跃型商行货币 vs. 非活跃型商行货币

1. 活跃货币:流动性商行货币

2. 非活跃货币:非流动性商行货币

第四节 第三层:新的货币替代品

1. 货币市场基金

2. 电子货币

3. 稳定币

4. 补充性货币

5. 基础层挑战者:无保障/无担保型加密货币与补充性货币

第三章 主导货币:商行货币机制

第一节 主导通货 vs. 主导货币

第二节 作为主导货币的商行货币:货币控制的实质性丧失

1. 居主导地位的商行货币vs.居次要储备地位的央行货币

2. 现金和央行准备金的减少

第三节 货币信用 vs. 中介信用:支付处理(者)和金融中介

第四节 “金融半球”:GDP金融vs.非GDP金融,消费者价格通胀vs.资产通胀

第五节 金融市场反复失灵

第四章 货币主权:商行货币作为准主权法定货币

第五章 货币供应总量构成中的历史拐点

第一节 时代兴衰中的货币类型

第二节 17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无管制纸币的兴起vs.主权硬币系统重要性的初始衰落

第三节 19世纪40年代至1910年前后:国家央行发行纸币的兴起vs.无管制纸币的衰落

第四节 19世纪末至2010年前后:商行货币的兴起vs.央行纸币和准备金的衰落

第五节 21世纪20年代:数字代币(特别是央行数字货币)的兴起

第六章 当前的货币供给重组

第一节 货币的未来是数字化的

第二节 各类货币的前景概览

第三节 央行数字货币开始崛起

第四节 商行货币时代的巅峰已经过去

第五节 央行准备金将会如何发展?

第六节 现金——在去货币博物馆的路上

第七节 无支持型加密货币的前景

1. 本质上是一张空头支票

2. 比特币和以太币

第八节 认真对待作为竞争者的稳定币

1. 作为竞争者的稳定币

2. 稳定币的潜在问题

3. 稳定币与商行货币和央行货币的竞争

第七章 央行数字货币的系统设计原则

第一节 央行数字货币的系统架构是什么?

第二节 央行数字货币追求的目标和预期的收益

1. 货币的互联互通(即互操作性、可兑换性)

2.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3. 提高效用

4. 社会普惠

5. 保护金融隐私、可验证性和合法性

6. 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增强金融稳定性

第三节 央行数字货币与商行货币之间的脱媒、替代与竞争

第四节 央行数字货币设计原则的影响

1. 根据市场需求发行央行数字货币

2. 央行数字货币的无障碍使用

3. 央行数字货币是否应当计息?

4. 作为“良币”的央行数字货币vs.作为“劣币”的商行货币

5. 逐步取消国家对非法偿货币支付手段的支持

第五节 银行挤兑——对央行数字货币设计原则的进一步启示

第六节 将央行数字货币投入流通

第七节 稳定币和其他第三层货币替代品的保障

第八章 央行数字货币条件下的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是否控制货币创造、通货膨胀、利率、经济增长和就业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既独立于政府,也独立于银行与金融业

1. 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

2. 财政和预算职能的独立性

3. 与银行和金融业相关的独立性

第三节 回应性货币政策的参考变量和工具

第四节 货币融资、国家债务的中和、直升机撒钱

1. 政府支出的货币融资

2. 国家债务的中和

3. 直升机撒钱

第五节 货币会计问题

1. 货币会计的长期谬误

2. 本不应该是债务的“债务货币”

3. 基础货币作为一种权益或社会资本

第六节 超越货币与信用的虚假身份

1. 通过货币登记册分离中央银行的货币创造与银行业务

2. 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

索引221






资料:上海人民出版社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09-23 01:09 最后登录:2024-09-23 01:09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