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意交易所-欧意app官方下载平台_数字货币交易所

欧意交易所-欧意app官方下载平台_数字

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

时间:2024-09-13 11:17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45 次
综合国力大幅跃升 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 2024/09/13 10:00 | Aa 字体: | 分享到: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戮力、砥砺奋进,在一穷二

综合国力大幅跃升 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

2024/09/13 10:00

|

Aa

字体:

|

分享到: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戮力、砥砺奋进,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逐步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通过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动力,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一个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阔步前行。

  一、经济实力跨越式发展,综合产出能力全球领先

  (一)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经济规模很小,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300亿美元[1]。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经济实现较快发展,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1978年我国GDP达到149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1.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大幅提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19792023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8.9%,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0%的平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4.8%,居世界第1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新台阶,2014年突破10万亿美元,达到10.5万亿美元,2023年达到17.8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提升至16.9%,比2012年提高5.6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2位。

  (二)产业发展实力全球领先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产业发展水平极低,总量规模偏小。195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仅62.3亿美元,农业增加值仅151亿美元。坚持走独立自主发展道路,我国工农业生产实现长足进步,建立起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1978年,我国农业、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414亿美元、714亿美元和368亿美元,分别是1952年的2.7倍、11.5倍和4.3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工业化快速推进,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和服务业量增质升。从工业看,2023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6.8万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达4.7万亿美元,连续14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等重点产业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前列。从服务业看,产出规模稳步提升,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202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9.7万亿美元。

  (三)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农业生产基础薄弱,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较低,难以满足广大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经过近30年发展,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大幅增加。1978年我国谷物、肉类产量分别位居世界第2位、第3位;粗钢产量3178万吨,是1949年的201倍,位居世界第5位;原煤产量6.2亿吨,是1949年的19.3倍,位居世界第3位;水泥产量6524万吨,是1949年的98.8倍,位居世界第4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村改革不断深入,粮食总产量接连跨上新台阶,谷物、肉类、花生、茶叶和水果等农作物产量稳步增长,产量均跃居世界首位。我国工业化发展快速推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目前,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9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部分高技术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2023年,我国智能手机、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达11.4亿台和3.3亿台,均保持世界第1位;年造船产量占世界市场份额超40%

  (四)基础设施建设领跑世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基础设施满目疮痍,对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制约十分明显。经过不断努力,1978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和固定电话用户分别增至5.2万公里、89.0万公里和193万户,分别是1949年的2.4倍、11.0倍和8.8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发展黄金期。2008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8.0万公里,跃居世界第2位;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和固定电话用户分别增至9.8万公里、424万公里和2.8亿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截至2023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分别为15.9万公里、544万公里;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和高速公路里程分别为4.5万公里和18.4万公里,均居世界首位。2023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123/百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移动通信用户数、移动宽带用户数均居世界第1位,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

  二、科技实力日益壮大,成功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

  (一)研发投入大幅增加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十分有限,科研人员和机构短缺,全国科技人员不超过5万人,专门科技机构仅有30多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领域投入强度加大。1995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仅为41.8亿美元,2010年突破千亿美元,达1043亿美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大幅增加。2013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为1912.1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经济体,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2.00%,首次超过欧盟平均水平;2023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达4698亿美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至2.64%,接近OECD国家2.7%的平均水平。

  (二)知识产出跃居大国行列

  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建设基本处于空白。改革开放后,随着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从无到有并逐步完善,我国知识产出快速增长。1985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为8558件,2011年攀升至52.6万件,跃居世界首位。2009年,我国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科技论文占世界的份额达8.8%,比2000年提高5.6个百分点,首次跃居世界第2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知识产权受理量和科技论文量进一步提升。截至2022年底,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达161.9万件,稳居世界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4年位居全球第一。我国被SCI收录的科技论文占世界的份额由2012年的12.1%增长至2022年的28.9%2021年起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2013—2023年,我国各学科高被引国际论文[3]数量达5.8万篇,占世界份额的30.8%,仅次于美国的7.7万篇,居世界第2[4]

  (三)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科技水平明显落后。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我国创造了“两弹一星”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与发达国家差距逐步缩小。载人航天工程和深海潜水等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神舟一号”成功飞天,“蛟龙号”下潜7000米海试告捷。杂交水稻亩产量在国际上率先实现“超级稻”目标。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不断发力,拥有了完全自主的高性能卫星导航系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向建设科技强国不断迈进,在一些重点和尖端领域涌现出一系列有着深远影响的重大成果,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量子科学、铁基超导、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CIPS干细胞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正式运营,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先全球,锂电池、光伏、风电装机容量以及储能、制氢规模居世界首位,5G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2013年我国创新总指数位居世界第35位,2023年跃居世界第12位,是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组中唯一进入前30位的经济体,已跻身G7国家的中位水平。

  三、对外经贸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大国影响力日益彰显

  (一)对外贸易不断实现突破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对外货物贸易规模极其有限。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195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仅11亿美元,占世界比重0.9%。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货物贸易进入加速发展时期。1999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3606亿美元,跃居世界第9位,200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2075亿美元,跃居世界第2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及居世界位次进一步提升,2013年,我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23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5.9万亿美元,占世界比重升至12.4%,连续7年稳居世界第1位。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服务贸易几乎为零,改革开放后实现了从无到有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6.9亿美元,居世界第34位;2012年达到4829亿美元,居世界第4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933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4位。

  (二)“引进来”与“走出去”成果丰硕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近乎空白,改革开放以来进入快速增长时期。1983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仅为9.2亿美元;1992年突破百亿美元,达110亿美元;2008年突破千亿美元,达1083亿美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为1493亿美元,2023年达1633亿美元,连续3年保持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极小,199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仅8.3亿美元。随着我国积极融入全球化,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200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23亿美元,较1990年增长13.8倍,2012年达878亿美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规模持续扩大,稳居世界前列。2013年突破千亿美元,达1078亿美元;2023年达1479亿美元,居世界第3位 。

  (三)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地位大幅提升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汇储备“捉襟见肘”,1952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1亿美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储备逐步由短缺走向充裕。1982年我国外汇储备超百亿美元,达111亿美元;1996年超千亿美元,达1050亿美元;2006年达到10663亿美元,跃居世界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2023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2380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规模的26.2%

  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资等领域使用很少。随着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球央行持有人民币储备规模为2617亿美元,占比2.3%,较2016年人民币刚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时提升1.2个百分点,在主要储备货币中排名第6位。20239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占比为5.8%,排名上升至世界第2位。

  (四)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共建“一带一路”自2013年提出至今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截至2022年,我国在共建国家的承包工程年均完成营业额达1300亿美元,建设了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一系列标志性项目;中欧班列成为贯通亚欧大陆的国际运输大动脉,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7个城市,累计开行超7.8万列,运送货物超740万标箱,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提供了保障;2013—2022年,我国与共建国家货物贸易累计规模达19.1万亿美元,双向投资累计超3800亿美元。

  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保障日益增强

  (一)人类发展指数不断攀升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低,人民整体生活水平较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了从低人类发展水平向高人类发展水平的跨越。1990年,我国人类发展指数仅为0.482,属于低人类发展水平国家;1997年我国人类发展指数达到0.554,实现了由低人类发展水平向中等人类发展水平的跨越;2011年我国人类发展指数达到0.706,首次迈上高人类发展水平的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类发展指数继续攀升。2022年我国人类发展指数达到0.788,创历史新高,人类发展指数构成项中,我国人均GNI、平均预期寿命和预期受教育年限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积贫积弱,多数群众生活处于贫困线以下。即便到改革开放初期,按照2010年贫困标准,197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97.5%。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扶贫开发政策,贫困人口大幅减少。2012年末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0.2%,比1978年下降87.3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减贫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2020年底,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余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占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教育医疗水平显著提升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事业起点较低。1949年,我国5.4亿人口约有八成不识字。经过大力发展,我国教育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初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据教育部统计,2012年,我国初中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102.1%85.0%。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事业发展迎来新局面,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显著提高。202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2%,显著高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医疗机构和医疗专业人员很少,医疗技术水平低下。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仅35[5]。世界银行数据显示,1969年我国婴儿死亡率为83.3‰,明显较高。通过建立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我国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加快发展。2000年我国婴儿死亡率首次低于同期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组平均水平。2012年我国婴儿死亡率为10.5‰,较1978年下降41.1个千分点,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4.4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2022年我国婴儿死亡率降至4.8‰,接近高收入国家组4.1‰的平均水平。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增长至78.6岁,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加43.6岁。享有基本环境卫生服务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2013年的81.2%上升至2022年的95.9%,享有基本饮用水服务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2013年的91.2%上升至2022年的97.6%,分别于2016年和2022年超过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组的平均水平。

  (四)文化体育事业长足进步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极其短缺。1949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仅有55个,博物馆21个。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仍显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2012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增至3076个,博物馆增至3069个,比1978年分别增长1.5倍和7.8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兴盛,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2023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数量进一步增长至3246个,博物馆数量较2012年增长1倍,达6833个。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出口达13.9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10.1倍。我国对外文化交往进一步深化。“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自2002年首次举办以来,累计吸引160多个国家150余万名青少年参赛,每年全球观众达上亿人次,已成为世界各国中文学习者高度关注、积极参与的国际赛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艰难起步,不断突破,实现了由“东亚病夫”到体育大国的转变,正向体育强国的目标持续迈进。1956年,陈镜开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成为首位破世界纪录的中国运动员;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射击运动员许海峰获得首金,中国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2008年,我国首次举办奥运会,并以48枚金牌的成绩位居金牌榜首位;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在我国顺利举办,北京成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数达3913个,创世界纪录达1397次。

  75年砥砺奋进,75载春华秋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中国奇迹。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对国际社会的贡献日益显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格局。但同时也应看到,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正处于转型调整关键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我国发展综合实力,增进民生福祉,努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注:

  [1]为方便国际比较,本文中大量数据来自国际组织。

  [2]研发经费与GDP之比。

  [3]高被引论文是指累计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 1%的论文。

  [4]论文产出相关数据来自科技部,其中SCI论文的国际比较数据含香港和澳门。

  [5]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数据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戮力、砥砺奋进,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逐步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通过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动力,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一个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阔步前行。

  一、经济实力跨越式发展,综合产出能力全球领先

  (一)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经济规模很小,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300亿美元[1]。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经济实现较快发展,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1978年我国GDP达到149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1.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大幅提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19792023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8.9%,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0%的平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24.8%,居世界第1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新台阶,2014年突破10万亿美元,达到10.5万亿美元,2023年达到17.8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提升至16.9%,比2012年提高5.6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2位。

  (二)产业发展实力全球领先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产业发展水平极低,总量规模偏小。195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仅62.3亿美元,农业增加值仅151亿美元。坚持走独立自主发展道路,我国工农业生产实现长足进步,建立起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1978年,我国农业、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414亿美元、714亿美元和368亿美元,分别是1952年的2.7倍、11.5倍和4.3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工业化快速推进,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和服务业量增质升。从工业看,2023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6.8万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达4.7万亿美元,连续14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等重点产业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前列。从服务业看,产出规模稳步提升,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202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9.7万亿美元。

  (三)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农业生产基础薄弱,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较低,难以满足广大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经过近30年发展,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大幅增加。1978年我国谷物、肉类产量分别位居世界第2位、第3位;粗钢产量3178万吨,是1949年的201倍,位居世界第5位;原煤产量6.2亿吨,是1949年的19.3倍,位居世界第3位;水泥产量6524万吨,是1949年的98.8倍,位居世界第4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村改革不断深入,粮食总产量接连跨上新台阶,谷物、肉类、花生、茶叶和水果等农作物产量稳步增长,产量均跃居世界首位。我国工业化发展快速推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目前,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9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部分高技术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2023年,我国智能手机、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达11.4亿台和3.3亿台,均保持世界第1位;年造船产量占世界市场份额超40%

  (四)基础设施建设领跑世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基础设施满目疮痍,对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制约十分明显。经过不断努力,1978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和固定电话用户分别增至5.2万公里、89.0万公里和193万户,分别是1949年的2.4倍、11.0倍和8.8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发展黄金期。2008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8.0万公里,跃居世界第2位;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和固定电话用户分别增至9.8万公里、424万公里和2.8亿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截至2023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分别为15.9万公里、544万公里;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和高速公路里程分别为4.5万公里和18.4万公里,均居世界首位。2023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123/百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移动通信用户数、移动宽带用户数均居世界第1位,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

  二、科技实力日益壮大,成功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

  (一)研发投入大幅增加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十分有限,科研人员和机构短缺,全国科技人员不超过5万人,专门科技机构仅有30多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领域投入强度加大。1995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仅为41.8亿美元,2010年突破千亿美元,达1043亿美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大幅增加。2013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为1912.1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经济体,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2.00%,首次超过欧盟平均水平;2023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达4698亿美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至2.64%,接近OECD国家2.7%的平均水平。

  (二)知识产出跃居大国行列

  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建设基本处于空白。改革开放后,随着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从无到有并逐步完善,我国知识产出快速增长。1985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为8558件,2011年攀升至52.6万件,跃居世界首位。2009年,我国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科技论文占世界的份额达8.8%,比2000年提高5.6个百分点,首次跃居世界第2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知识产权受理量和科技论文量进一步提升。截至2022年底,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达161.9万件,稳居世界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4年位居全球第一。我国被SCI收录的科技论文占世界的份额由2012年的12.1%增长至2022年的28.9%2021年起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2013—2023年,我国各学科高被引国际论文[3]数量达5.8万篇,占世界份额的30.8%,仅次于美国的7.7万篇,居世界第2[4]

  (三)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科技水平明显落后。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我国创造了“两弹一星”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与发达国家差距逐步缩小。载人航天工程和深海潜水等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神舟一号”成功飞天,“蛟龙号”下潜7000米海试告捷。杂交水稻亩产量在国际上率先实现“超级稻”目标。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不断发力,拥有了完全自主的高性能卫星导航系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向建设科技强国不断迈进,在一些重点和尖端领域涌现出一系列有着深远影响的重大成果,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量子科学、铁基超导、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CIPS干细胞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正式运营,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先全球,锂电池、光伏、风电装机容量以及储能、制氢规模居世界首位,5G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2013年我国创新总指数位居世界第35位,2023年跃居世界第12位,是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组中唯一进入前30位的经济体,已跻身G7国家的中位水平。

  三、对外经贸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大国影响力日益彰显

  (一)对外贸易不断实现突破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对外货物贸易规模极其有限。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195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仅11亿美元,占世界比重0.9%。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货物贸易进入加速发展时期。1999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3606亿美元,跃居世界第9位,200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2075亿美元,跃居世界第2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及居世界位次进一步提升,2013年,我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23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5.9万亿美元,占世界比重升至12.4%,连续7年稳居世界第1位。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服务贸易几乎为零,改革开放后实现了从无到有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6.9亿美元,居世界第34位;2012年达到4829亿美元,居世界第4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933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4位。

  (二)“引进来”与“走出去”成果丰硕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近乎空白,改革开放以来进入快速增长时期。1983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仅为9.2亿美元;1992年突破百亿美元,达110亿美元;2008年突破千亿美元,达1083亿美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为1493亿美元,2023年达1633亿美元,连续3年保持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极小,199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仅8.3亿美元。随着我国积极融入全球化,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200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23亿美元,较1990年增长13.8倍,2012年达878亿美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规模持续扩大,稳居世界前列。2013年突破千亿美元,达1078亿美元;2023年达1479亿美元,居世界第3位 。

  (三)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地位大幅提升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汇储备“捉襟见肘”,1952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1亿美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储备逐步由短缺走向充裕。1982年我国外汇储备超百亿美元,达111亿美元;1996年超千亿美元,达1050亿美元;2006年达到10663亿美元,跃居世界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2023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2380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规模的26.2%

  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资等领域使用很少。随着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球央行持有人民币储备规模为2617亿美元,占比2.3%,较2016年人民币刚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时提升1.2个百分点,在主要储备货币中排名第6位。20239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占比为5.8%,排名上升至世界第2位。

  (四)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共建“一带一路”自2013年提出至今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截至2022年,我国在共建国家的承包工程年均完成营业额达1300亿美元,建设了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一系列标志性项目;中欧班列成为贯通亚欧大陆的国际运输大动脉,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7个城市,累计开行超7.8万列,运送货物超740万标箱,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提供了保障;2013—2022年,我国与共建国家货物贸易累计规模达19.1万亿美元,双向投资累计超3800亿美元。

  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保障日益增强

  (一)人类发展指数不断攀升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低,人民整体生活水平较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了从低人类发展水平向高人类发展水平的跨越。1990年,我国人类发展指数仅为0.482,属于低人类发展水平国家;1997年我国人类发展指数达到0.554,实现了由低人类发展水平向中等人类发展水平的跨越;2011年我国人类发展指数达到0.706,首次迈上高人类发展水平的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类发展指数继续攀升。2022年我国人类发展指数达到0.788,创历史新高,人类发展指数构成项中,我国人均GNI、平均预期寿命和预期受教育年限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积贫积弱,多数群众生活处于贫困线以下。即便到改革开放初期,按照2010年贫困标准,197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97.5%。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扶贫开发政策,贫困人口大幅减少。2012年末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0.2%,比1978年下降87.3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减贫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2020年底,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余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占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教育医疗水平显著提升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事业起点较低。1949年,我国5.4亿人口约有八成不识字。经过大力发展,我国教育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初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据教育部统计,2012年,我国初中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102.1%85.0%。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事业发展迎来新局面,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显著提高。202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2%,显著高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医疗机构和医疗专业人员很少,医疗技术水平低下。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仅35[5]。世界银行数据显示,1969年我国婴儿死亡率为83.3‰,明显较高。通过建立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我国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加快发展。2000年我国婴儿死亡率首次低于同期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组平均水平。2012年我国婴儿死亡率为10.5‰,较1978年下降41.1个千分点,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4.4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2022年我国婴儿死亡率降至4.8‰,接近高收入国家组4.1‰的平均水平。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增长至78.6岁,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加43.6岁。享有基本环境卫生服务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2013年的81.2%上升至2022年的95.9%,享有基本饮用水服务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2013年的91.2%上升至2022年的97.6%,分别于2016年和2022年超过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组的平均水平。

  (四)文化体育事业长足进步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极其短缺。1949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仅有55个,博物馆21个。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仍显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2012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增至3076个,博物馆增至3069个,比1978年分别增长1.5倍和7.8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兴盛,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2023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数量进一步增长至3246个,博物馆数量较2012年增长1倍,达6833个。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出口达13.9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10.1倍。我国对外文化交往进一步深化。“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自2002年首次举办以来,累计吸引160多个国家150余万名青少年参赛,每年全球观众达上亿人次,已成为世界各国中文学习者高度关注、积极参与的国际赛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艰难起步,不断突破,实现了由“东亚病夫”到体育大国的转变,正向体育强国的目标持续迈进。1956年,陈镜开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成为首位破世界纪录的中国运动员;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射击运动员许海峰获得首金,中国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2008年,我国首次举办奥运会,并以48枚金牌的成绩位居金牌榜首位;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在我国顺利举办,北京成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数达3913个,创世界纪录达1397次。

  75年砥砺奋进,75载春华秋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中国奇迹。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对国际社会的贡献日益显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格局。但同时也应看到,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正处于转型调整关键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我国发展综合实力,增进民生福祉,努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注:

  [1]为方便国际比较,本文中大量数据来自国际组织。

  [2]研发经费与GDP之比。

  [3]高被引论文是指累计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 1%的论文。

  [4]论文产出相关数据来自科技部,其中SCI论文的国际比较数据含香港和澳门。

  [5]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数据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11-23 13:11 最后登录:2024-11-23 13:11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