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2日,欧意交易所app官方下载河南省新密市公安部门侦破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诈骗团伙利用数字人民币进行洗钱,以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查处。据悉,这是我国数字人民币试行以来,公安机关破获的全国首例利用数字人民币进行洗钱的案件。 数字人民币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让体验者感受到数字金融的便捷,但其交易与支付的独特方式也让犯罪分子盯上,诈骗的手段也跟着“升级”。针对新型诈骗方式,公安机关的侦破难点在哪些方面?公众又该如何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数字人民币从理论进入现实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周明(化名)在一家超市里购买生活用品,随着收银员扫码枪“嘀”的一声脆响,他的数字人民币钱包里的余额显示为10元。周明对记者说,这10元钱他想一直留着。今年6月,他通过“京彩平台”成功预约报名并中签数字人民币“京彩”红包,当时一共发放20万份,他觉得自己很幸运,这个数字人民币钱包也很有纪念意义。 数字人民币近两年才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并被广泛关注。其实,早在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就成立了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小组,开始对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及相关国际经验等进行专项研究。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又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所,完成法定数字货币第一代原型系统搭建。2017年末,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组织商业机构共同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研发试验。 2019年底,数字人民币相继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等地启动试点测试,2020年10月增加了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6个试点测试地区;2020年12月,苏州启动数字人民币试点项目;2021年1月,上海一家员工餐厅正式实现了下单、消费、支付一站式数字人民币体验。 从试点测试范围“多地开花”,到实现下单、消费、支付一站式数字人民币体验,数字人民币落地加速的同时,被业内专家认为具有时代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7月16日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开立个人钱包2087万余个、对公钱包351万余个,累计交易笔数7075万余笔,总金额约345亿元。 在消费者周明看来,不用联网,不用打开手机App扫码,用卡片或手机触碰一下,就可解锁共享单车、体验无人驾驶、无人超市、直接兑换多种外币,使用数字人民币的便捷性无与伦比。经历长达7年的探索和一次次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普及活动,数字人民币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频次越来越高,已经开始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利用数字人民币诈骗“现身” 数字人民币钱包开立数量逐渐提升、推广全面提速的同时,数字货币交易所这一新型货币也很快被不法分子盯上。 公安部铁道警察学院教授兰立宏告诉本社记者,数字人民币是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具有可控匿名性,也许正是这“匿名性”三个字,才引起了不法分子的兴趣。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数字人民币的可控匿名性是以风险可控为前提的有限匿名,是一种对数字人民币交易的隐私保护。 据了解,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不法分子擅于利用公众对新生事物还没有完全了解和接受的时机,设置各种各样的陷阱,最终达到诈骗的目的。而正在推广和测试的数字人民币,被不法分子认为有了可乘之机。 除了河南省新密市公安局刚刚侦破的全国首例利用数字人民币洗钱案件,记者注意到,全国多地都有关于此类案件的警情通报和相关舆情。 例如,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公安局官微“平安甘孜”通告称,10月28日,甘孜州炉霍县的受害人王某按照诈骗分子要求下载“数字人民币”App,并将卡内资金转入指定的数字账户内,被骗人民币10万元;广西藤县公安的警情通报中称,11月2日和6日,藤县的廖女士和刘女士遭遇冒充公检法人员的犯罪分子实施诈骗,按照对方的提示操作开通“数字货币”功能,分别被骗取人民币37万元和35万元;11月16日,江苏省高邮市警方在扬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的帮助下,破获了江苏境内首例利用数字人民币行骗、汇款和洗钱的案件。 郑州市公安局网监支队民警告诉本社记者,利用数字人民币洗钱是一种新型诈骗,洗钱案件涉及的数字人民币钱包虽然是实名制认证的,但警方并无权直接获取相关信息,需要和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清算公司等多方沟通确认,才可以调取相关信息,这给不法分子借机诈骗提供了机会。 对此,河南省南阳市公安局宣传科科长王龙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从近年来该局侦破的多起电信网络诈骗案来看,不法分子诈骗时喜欢打着高科技的幌子‘玩出新花样’,并且犯罪人员呈现出低龄化、高学历的现象,利用数字人民币进行欺诈和洗钱在全国已经有不少类似的案例发生,说明犯罪分子的洗钱犯罪又开辟了‘新战场’,这对公安机关下一步打击电信网络类诈骗案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时代在进步,骗子们的欺诈手段也在“日益翻新”。为了防范利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诈骗,今年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联合数字货币研究所,推出数字人民币“打假”图文详解,列举了假推广(冒用数字人民币名义在资产平台开展交易活动)、假理财(冒用数字人民币名义在资产平台开展交易活动)、假短信(假冒数字人民币活动链接诈骗)三种诈骗形式,呼吁广大公众提高风险意识,不偏信轻信,防范利益受损。 数字人民币具有最安全的保障 很多人还没有体验过数字人民币,骗子已经开始利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诈骗和洗钱了。但是,业内专家告诉本社记者,这些“紧跟时代”的骗子利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诈骗和洗钱的想法可谓打错了算盘,因为数字人民币具有高度的安全保障。 《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对于数字人民币是这样描述的:数字人民币采取中心化管理、双层运营;数字人民币与实物人民币都是央行对公众的负债,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经济价值。数字人民币按照载体分为软钱包和硬钱包,但无论是软钱包或是硬钱包,都能比较好地解决数据安全问题。 兰立宏告诉记者,数字人民币在技术上实现小额匿名,仅用手机号就可以开立钱包,满足日常小额支付需求,但如果匿名程度过高,加之便于携带,也可能被犯罪分子盯上,变成非法交易的工具,因此又采取了“大额可溯”的设计,数字人民币的交易会记录在“链”上,一旦发现犯罪行为,很容易被追查到。 对此,青岛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许庆永向本社记者表示,数字人民币是现有支付方式中最有安全保障的一种支付方式,它有着强大的技术和法律保障。在技术层面,数字人民币支持可控匿名,大大提高了支付安全性,增强了个人隐私和资产的安全;另一方面,所有数据最终集中在央行终端,基本上没有信息泄露的可能性。 王龙告诉记者,要提高数字人民币的安全性,个人防护意识也很重要,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个人的信息保护和隐私问题,不向非官方平台提供账号、密码等支付认证信息,还要防范钓鱼链接和诈骗信息等,警惕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无论不法分子利用数字人民币的骗术如何花样翻新,但所有的手段万变不离其宗,究其根本原因大多都是利用了部分民众“贪图便宜、盲目相信所谓权威、疏忽大意”等心理。因此,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一旦遇到索要账号、密码或转账等情形,一定要冷静思考,切勿因贪图便宜而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原标题:《观察 | 国内首例利用数字人民币洗钱案告破骗术升级,公众防骗意识应跟上》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