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内外铜市场报告 一、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一)国内铜精矿产量创新高,欧易交易所精炼铜生产、消费继续增长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我国主要铜产品产量跃上新的台阶,其中铜精矿产量为115.6万吨,同比增长20.2%,创历史新高;精炼铜产量继续保持增长,达到457.3万吨,同比增长11.3%;铜材产量达1009.3万吨,同比增长13.6%。 由于国内外市场铜价震荡上行,进口铜精矿加工费剧烈波动,刺激了国内铜矿山的生产积极性,这是促使我国铜精矿产量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另外,内蒙古、云南等地区新建矿山陆续达产等因素,也是2010年国内铜精矿产量出现较大幅度增长的重要原因。 2010年国内精炼铜生产在需求继续稳步增长的带动下,产能扩张势头不减,当年新增铜冶炼和精炼产能分别为23万吨/年和59万吨/年,年底总产能分别达到347万吨/年和588万吨/年,支撑了我国精炼铜产量的持续增加。 2010年尽管国内电力行业投资出现下降,但2009年大幅增加的投资在2010年仍产生效果,继续对铜需求增长提供支撑。空调制冷行业2010年也超预期增长,内需和出口都有不俗的表现,尤其是出口强劲,带动了铜产品的间接出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主要用铜产品如汽车、交流电动机、冰箱冷柜、空调、电力电缆等产品产量均有较大增幅。这表明国内铜需求态势良好。 (二)铜精矿、废铜进口增长,精炼铜进口仍维持在高水平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精炼铜进口量为292.2万吨,同比下滑8.3%,但仍是历史第二进口高峰年。进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去年进口量过大,社会库存充裕,市场供应过剩。此外,2010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铜价始终弱于国际市场,导致进口亏损较为严重。但是国内铜供应虽然过剩,很多是民间库存或停留在保税仓库,并没有直接反映到现货市场中来。另外,2010年下半年国内外市场铜价持续向好,在国内实体经济投资渠道有限、国家调控房地产投资、股票市场表现一般、通货膨胀预期强烈的背景下,投资者出于对后市继续看好的因素,趁铜价相对低买入,也是推动精炼铜大量进口的重要因素。 2010年我国铜原料进口继续稳定增长,其中废铜进口436.4万实物吨,同比增长9.2%;铜精矿进口646.8万实物吨,同比增长5.5%。2010年第三季度后,进口铜精矿现货加工费的大幅反弹,对支持铜精矿进口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结合国内铜精矿产量综合分析,2010年国内铜精矿供应出现小幅过剩局面。 (三)国内外市场铜价震荡上行 国际市场铜价创历史新高。2010年上半年国际市场铜价呈冲高回落局面,在8000美元/吨附近有较大压力;下半年除8月、11月出现一定波动外,其余时间几乎表现为单边上扬态势,年底接连刷新纪录高位,年末报收9660美元/吨,与2009年12月31日收盘价相比,上涨31%。2010年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货铜价最低点是6月7日的6038美元/吨,最高点是12月31日创下的9687美元/吨。2010年伦敦金属交易所当月和三个月期货铜平均价为7534美元/吨和7550美元/吨,同比分别上涨46.3%和46%。 国内铜价走势弱于国际市场。2010年国内市场铜价走势整体基本与国际市场一致,但下半年在国际市场铜价连创新高的背景下,国内价格滞涨明显。虽然这与人民币升值有关,但也表明市场信心明显不如国际市场。年底上海期货交易所三个月期货铜收盘价为71850元/吨,与2009年12月31日收盘价相比,上涨19.9%。上海金属交易所三个月期铜价最低点是6月8日的48800元/吨,最高点是12月31日的71970元/吨。2010年上海金属交易所当月和三个月期铜平均价为59225元/吨和59296元/吨,同比分别上涨41.4%和43.3%。 二、市场预测 2011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将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会对全球铜价上行形成压力。但是全球经济继续向好的趋势有望在2011年继续维持,使国内外市场铜的供需基本面良好。预计2011年全球的铜消费增长速度继续大于供应,精炼铜市场将会出现约30余万吨的供应短缺,对铜价走势形成强劲支撑。此外,国际市场铜ETF交易的推出,也会引发铜价的上涨。在铜市场供应紧张以及中国大量进口的背景下,预计2011年国内外市场铜价运行水平将高于2010年,趋势将呈现前高后低,国内价格则有补涨希望。 目前市场铜价已远高于生产成本,其走势更多的受到货币政策等因素影响。ETF交易基金的推出,使得铜商品的金融属性更为突出。一系列新推出的上市交易基金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期货工具,进一步引发了投资者的热情,继续对铜价形成支持。 价格的上涨将带动铜生产的发展。但铜矿开发方面受缺乏大型项目投产、矿石开采品位下降以及罢工等因素影响,将限制产量的增长,必然导致全球铜精矿供应出现紧张。2011年开始中国新建铜冶炼项目进入投产高峰期,但受原料供应限制,产能利用率将出现下降。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精炼铜消费有望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但高铜价对消费也将形成一定的抑制作用。2011年中国铜消费增长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一是电力行业投资萎缩预计将对2011年的铜消费带来不利影响;二是人民币持续升值会对机电产品出口形成压力,影响国内铜消费。整体分析,2011年中国铜消费还会继续增长,但增幅将有所回落。 2011年中国精炼铜供应缺口将较上年有所扩大,预计为244万吨左右,需要靠进口弥补。虽然国内铜供应已经连续几年出现过剩,但在市场对铜价后市看好的情况下,过剩量并未完全反映到现货市场上来。特别是铜的金融属性日益显现,对投资者具有较强吸引力。这样,预计2011年我国精炼铜进口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此外,由于原料的对外依赖度高,进口铜精矿长单加工费有所提高,预计2011年我国铜精矿进口量仍将有一定增长。
2010年铝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一、2010年铝产品进出口情况 2010年在国内外铝市场运行基本平稳,我国原铝进出口贸易比较正常。当年原铝进口量22.9万吨,同比下降84.6%;出口量19.4万吨,同比增长321.6%。进口铝合金13.5万吨,同比下降44.5%;出口铝合金56.1万吨,同比增加112.2%。在发达国家经济复苏,需求持续回升的背景下,2010年我国原铝、铝合金出口保持增长态势。 2010年受国内外市场氧化铝价格"外高内低"的影响,中国氧化铝贸易出现了将境外权益氧化铝转售其他国家和回购的现象,致使后三个季度的氧化铝进口量下降。全年氧化铝进口量将在431万吨,同比下降了16.1%。 2010年,我国进口铝材58.9万吨,同比增加1.6%。其中,铝板带材进口42.6万吨,同比下降0.7%;铝箔进口5.4万吨,同比增加19.6%;铝挤压材进口9.5万吨,同比增加1.1%。铝材出口大幅度增长,全年出口216.3万吨,同比增加56.3%。其中,铝板带材出口94.9万吨,同比增长96.8%;铝箔出口49.9万吨,同比增加43.3%;铝挤压材出口69.5万吨,同比增加30%。 二、国内外生产情况 (一) 氧化铝生产 2010年中国氧化铝生产状况良好,总体处于盈利状态。下半年市场供应偏紧,氧化铝企业库存持续处于低位,对现货价格构成有力支撑。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中国氧化铝产量累计为2896万吨,同比增长21.7%,创历史新高。其中,山西和山东氧化铝产量分别增长39.5%和36.9%;广西和河南氧化铝产量分别增长16.2%和12.4%;贵州氧化铝产量略有下降;重庆地区由于鼎泰拓源的停产,产量较上年下降了21.9%。 (二)电解铝生产 2010年,国内原铝生产几经起伏,除铝价波动给生产企业的运营带来影响之外,电力价格变化、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等因素也是引发产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中国电解铝产量累计为1619万吨,比上年增加26.1%。 根据国际铝协统计,2010年除中国之外的世界原铝产量为2429万吨,同比增加了3.8%。如果将中国产量包括在内,2010年全球原铝产量为4042万吨,欧意交易所app官方下载同比增加6.6%。 三、国内外铝市场价格情况 国际氧化铝及原铝价格震荡上行。2010年,由于中东地区氧化铝需求旺盛,国际市场氧化铝现货价格整体呈震荡上行走势。年中时,随着市场原铝价格的不断下探调整,氧化铝现货价曾探底300美元/吨。随后逐步反弹。年末价格达到365美元/吨,较年初的335美元/吨上涨了9%。印度国家铝业公司在2010年共进行8次氧化铝的招标出售,除其中一次因价格过低流标以外,年内共出售了21万吨氧化铝,价格由年初的325.3美元/吨上涨至年末的372美元/吨。期间印度国家铝业公司还进行了3次2011年氧化铝长期合同的销售,长单价格区间为伦敦金属交易所铝价月度平均值的15.8%-16.3%,比2010年的长单比例15%有所提高。 2010年.全球原铝价格整体呈现区间震荡运行特征。一季度中旬,由于市场普遍对中国退出经济刺激政策产生担忧,加上累计涨幅较大且短期内涨速过快催生了获利回吐。国际市场铝价一度跌破2000美元/吨整数关口。之后,美国和中国在货币政策上的积极表态令市场信心得到一定恢复,但在欧洲部分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高盛集团欺诈等事件的影响下,国际市场铝价再度回调。二季度,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全球商品市场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国际市场铝价继续维持低位震荡格局。三季度以后,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强劲复苏的带动下,国际市场铝价止跌回升,并将涨势延续至年末。 2010年底,伦敦金属交易所现货月铝价和三个月期货铝价分别收于2468美元/吨和2459美元/吨,比上年底分别上涨了11.8%和9.7%。2010年伦敦金属交易所铝现货平均价为2173美元/吨,同比增加30.5%;三个月期铝期货平均价为2198美元/吨,同比增加29.4%。 国内氧化铝及原铝价先抑后扬。2010年以来,国内市场氧化铝现货价格呈先抑后扬走势。一季度氧化铝现货价格波动较大,年初中铝公司氧化铝现货价格从2800元/吨上调至3000元/吨,其他氧化铝企业也同步将氧化铝价格提升至3000元/吨。但随着原铝价格的冲高回落,以及春节前氧化铝需求的减少,其他企业的氧化铝价格下跌至2730元/吨左右。二季度国内市场原铝价格节节下挫,中铝公司两次下调氧化铝价格,从3000元/吨降至2850元/吨,后又下调至2650元/吨,地方企业氧化铝现货价格在二季度也是一路下跌,至7月初已跌至2450-2550元/吨,较一季度的价格水平下跌10%。自8月份以来,由于广西和河南地区个别氧化铝企业减产,市场供应紧张,现货氧化铝价格涨幅明显。中铝公司将氧化铝现货价格从2650元/吨上调至2750元/吨,地方企业的氧化铝现货价格也开始快速上涨,在一个星期内由2450元/吨上涨至2700-2800元/吨。四季度初,国内氧化铝价格上涨2900元/吨,重新回到年初的水平。中铝公司也在11月将现货氧化铝价格上调至2900元/吨。但受各地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限制电解铝厂生产影响,氧化铝市场对短期内需求反弹的预期落空,年末价格又回落至2800元/吨。 与国际原铝市场相比。国内原铝价格在2010年表现出反弹高度有限、整体成交活跃度偏低的特点。年初跟随国际市场价格冲高回落,虽然出现过短暂反弹,但一季度国内市场铝价依然在供过于的制约下显出疲态。4月中旬国家出台的房地产行业调控细则更成为引发市场铝价阶段性下行的导火索,在国际市场铝价表现不佳的拖带下,国内市场原铝价格总体呈现下跌走势。三季度是国内市场铝价走势的重要转折点,国际市场铝价强劲上扬,国内部分地区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对电解铝生产采取限制措施都对铝价上行带来了利好支撑。2010年底,上海期货交易所现货月铝价和三个月期货铝价分别收于16430元/吨和16790元/吨 ;较上年底分别下降了1.6%和1.7%。2010年上海期货交易所铝现货月平均价为15791元/吨,同比上涨16%。三个月期货铝价为16104元/吨,同比上涨19.7%。 四、未来产业发展预测 2010年国内氧化铝产量在铝土矿大量进口的支撑下显著增长;原铝产量则在需求良好的支持下,创出历史新高。当年国内原铝表观消费量达到1600万吨左右。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逐渐散去,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走上了复苏道路,这将使得我国铝产品出口情况大为改善。不过由于发达经济体经济恢复不均衡,新兴经济体发展面临抗御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铝产品出口贸易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重点领域,针对中国铝加工产品设置的贸易壁垒继续呈增加态势。随着人民币升值趋势加重,2011年我国铝产业发展仍面临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的严峻挑战。
2010年铅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一、2010年我国铅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一)矿山生产活跃,冶炼生产提速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我国铅精矿产量为185.1万吨,同比增加36.1%,增幅较去年增加近18个百分点。分地区来看,全国主要铅精矿生产地区中,除云南省产量略有减少外,其它地区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内蒙、湖南、广西、四川、广东等地区的铅精矿产量分别为42.6万吨、27.3万吨、23.8万吨、22.3万吨和12.9万吨,同比分别增加48.1%、84.1%、88.8%、29.3%和6.4%。 矿山生产活跃的主要原因是,一为铅价走势总体好于预期,刺激了生产的积极性;二为2009年新增冶炼产能较大,相关企业预先采取了扩大铅精矿生产的措施 ;三为2010年当年新增产能的原料增产配套。此外,国内外市场铅精矿加工费处于较低水平,矿山生产利润空间加大,也刺激了铅精矿生产。 2010年9月份前,由于赢利空间有限,国内铅冶炼厂生产积极性普遍不高。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1-8月我国累计生产精铅255.4万吨,同比增加6.5%。9月份后,受消费旺季到来,以及铅价持续走强等因素影响,国内精铅月度产量同比增幅基本均超过20个百分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累计生产精铅419.9万吨,同比增加13.3%。 从分地区精铅产量看,安徽、湖南、云南、广西等主要生产地区精铅产量的增加弥补了河南、广东等地区产量的减少。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安徽、湖南、云南、广西等地区的精铅产量分别为86.7万吨、82.7万吨、37.9万吨和14.8万吨,同比增加38.8%、29.9%、18.9%和7.6%;河南和广东的精铅产量分别为105.4万吨和11.2万吨,同比减少11.5%和15.6%。河南、广东地区铅产量大幅度减少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强化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关闭了部分铅冶炼厂。此外,国内外市场银价倒挂,铅冶炼厂使用高银铅精矿无利可赚,也是河南地区精铅产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精铅进出口趋于平衡,精矿进口与上一年基本持平 2010年国内外市场铅比价总体不高,全年比价平均约为7.5,低于上一年的8.5,影响国内精铅进口积极性。另外,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铅消费明显增加,市场已经由供应过剩转为供应短缺。这两个因素的叠加导致2010年我国精铅进口大幅减少,而出口有所增加。据海关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累计进口精铅2.1万吨,同比减少86.3%;累计出口2.3万吨,同比增加0.2%,净出口0.2万吨。铅合金及铅材出口增加也较为明显,2010年我国累计出口铅材5.3万吨,同比增加29.1%,进口0.3万吨,同比减少51.6%;出口铅合金0.24万吨,同比增加34.9%,进口4.1万吨,同比减少12.8%。 2010年进口铅精矿加工费较低,一般在50~70美元/吨之间,但实际进口量并未明显减少。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累计进口铅精矿160.3万吨,同比减少0.1%。这主要是因为2009年国内新增铅冶炼产能较大,对原料的需求量大增。 (三)精铅消费增长放缓 据统计,2010年我国精铅表观消费量为413万吨,但实际消费量要远小于这一数字,初步估计为364.2万吨左右,同比增加9.4%,既远低于上一年近15%的增速,也低于市场预期的两位数增长。国内精铅消费增速放缓主要是因为汽车产量增速放缓。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全国汽车产量为1826.5万辆,同比增加32.4%,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增幅较上一年减少近16个百分点。 (四)国内外铅价呈V形走势 2010年伦敦金属交易所三个月期货铅价总体呈V形走势。月均价由1月份的2392美元/吨震荡跌至6月份的1728美元/吨,跌幅达27.8%;之后震荡反弹至12月份的2408美元/吨,涨幅超过39%。 国内铅价主要跟随伦敦金属交易所价格变化,但震荡幅度小于国外。国内生资市场月均价由1月份的16480元/吨震荡跌至6月份的14519元/吨,跌幅为11.9%,远低于伦敦金属交易所的跌幅;之后震荡反弹至12月份的17184元/吨,涨幅为18.4%,也远低于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涨幅。总体来看,2010年国内外市场铅价走势更多受美元汇率等宏观环境因素左右,而供需基本面难以对铅价走势造成影响。 二、我国铅市场未来走势分析 (一)精铅产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原料供应依旧紧缺 据统计,目前正在建设且将于2011年投产的铅冶炼项目产能合计达92万吨/年,其中包括本应2010年投产但被延迟的42万吨/年产能。虽然这些新建项目未必能全部在2011年如期投产,但至少绝大部分2010年被推迟的项目顺利投产的可能性较大。这一方面将促使我国精铅产量稳步增长,另外一方面将继续增加对精矿原料的需求,进而导致铅矿进一步紧缺,对外依存度将继续上升。 (二)精铅继续呈净出口局面 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呈现良好态势,精铅消费保持增长态势,市场供应短缺的局面将得以延续。发达国家铅供应短缺的部分需要从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中国)进口弥补。另一方面,目前我国铅产能及库存量均较大,需要通过一定的出口消化。因此,2011年我国精铅将继续呈净出口的格局。 三、存在的问题 (一)铅冶炼产能增长过快,原料对外依存度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铅冶炼产能增长非常快,已经由2005年的300万吨/年增加至2010年的498万吨/年,净增加198万吨/年。在新增产能中,利用再生原料的较少,多为使用矿产原料。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新增的44万吨/年产能中,仅有5万吨/年使用再生原料。使用矿产原料的铅冶炼产能增长过快不仅导致了产能利用率下降,而且加剧了精矿的供应紧张。 (二)废旧蓄电池回收网络的不健全阻碍再生铅工业的发展 实现以再生铅生产为主是我国铅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当前国内废旧蓄电池回收网络不健全(据了解,再生铅企业所需的废旧蓄电池80%从回收废品的个体手中购买),阻碍了我国再生铅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技术落后的作坊式再生铅生产企业与技术先进企业争夺原料,导致后者原料供应不足,正常生产受影响,且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再生铅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经营。
2010年我国锌市场运行情况 一、2010年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一)价格宽幅震荡 2010年伦敦金属交易所三个月期货锌收盘价为2454美元/吨,与2009年年底相比下跌6%;年内最高价为2730美元/吨,最低价为1580美元/吨,年平均价为2185美元/吨,与去年相比上涨30%。上海期货交易所期货锌主流合约年内最高价为21785元/吨,最低价为13480元/吨,收盘价19695元/吨,年平均价16690/吨。 (二)产量继续大幅度增长 2009年我国新增的66万吨/年锌冶炼产能在2010年得到释放,使国内锌产量一举突破500万吨,月均产量超过40万吨。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 2010年全国锌产量为516.4万吨,同比增长20%,是近5年来产量增幅最大的一年。其中12月份产量为47万吨,为历史最高月产量。内蒙、湖南、云南、广西、陕西等主要生产地区的产量都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幅。 2010年国内外市场锌价震荡上行,刺激国内矿山锌产量出现较大增长。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 我国锌精矿产量同比增长19.7%,达到370万吨,同比增长11.4%。 (三)消费明显回升 2010年,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作用下,国内锌需求持续旺销,消费稳步加速。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汽车、家电等锌主要消费领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成为支撑锌消费超预期增长的主要动力。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国内镀层钢板产量达到2846.6万吨,同比增长37.6%;各类家电产量增幅大多超过了20%;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0%,从而使2010年全国锌表观消费量达到533万吨,同比增长8%;实际消费量约475万吨,同比增长10%。 (四)精锌进口明显下滑,锌精矿进口萎缩 2010年我国进口精锌32.3万吨,比上年下滑52%%;出口精锌4.3万吨,比上年增长47.4%。在进口锌锭中,0#锌锭约为23.5万吨;1#锌锭为5.5万吨。国内外市场锌价差明显低于上年,是锌进口量与上年相比明显萎缩的主要原因。2010年我国锌进口大部分是以融资为目的,铜材、电池、镀锌行业和金属制品等主要消费领域需求增长的带动作用有限。在当前汇率和关税条件下,我国锌产品出口的难度仍然很大。 2010年我国进口锌精矿324万吨实物量,比上年下滑15.9%;折合金属量约为160万吨,与上年下降16.2%。锌精矿进口减少主要的主要原因是锌精矿进口加工费自二季度开始持续处于低位,且市场锌价变动频繁,进口经营难度加大。同时,国内锌精矿供应量明显增加,使进口锌精矿在价格方面面临挑战。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进口氧化锌1.7万吨,同比下跌6%;出口氧化锌2.2万吨,同比增长38%。进口锌合金15.4万吨,同比增长15.8%;出口锌合金252吨。进口锌材3.3万吨,同比增长14%,出口锌材1.6万吨,基本与去年持平 。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锌冶炼能力不断扩大,而国内锌精矿的产能增长远落后于冶炼产能的扩张,原料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未来这种趋势仍会逐渐加强。我国锌精矿进口经营现状为多头对外,企业之间为了获得原料互相竞相压低进口加工费,导致国内锌冶炼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尽管我国是世界锌精矿进口第一大国,但在原料进口上没有话语权。
2010年中国锡市场运行报告 一、行业运行特点 (一)价格创历史新高 2010年国际市场锡价出现大幅上涨。上半年国际市场锡价走势较为平稳,主要在15000-19000美元/吨之间震荡。下半年以后,锡价出现大幅攀升,并创下历史新高。导致2010年国际市场锡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逐渐复苏,消费大幅增长;而全球锡产量减少,造成供应出现较大缺口。2010年在主要锡生产国中,仅中国的精锡产量有10%以上的增幅,其他国家产量均与2009年持平或减少,尤其是印尼,产量降幅约为14%。 2010年伦敦金属交易所锡现货及三个月期货年均价分别为20408美元/吨和20442美元/吨,同比上涨50.4%和52.8%。2010年锡价涨幅在为伦敦金属交易所基本金属中居首位。 国内现货市场上锡价走势大体跟随国际市场波动,但下半年国际市场锡价大涨后,国内市场锡价受限于大量的社会库存而逐渐滞后,远低于国际水平。上半年,国内市场锡价震荡区间为13.3-14.6万元/吨;三季度锡价波动区间为14.5-15万元/吨,四季度为15.7-16.3万元/吨。2010年国内市场锡平均价为14.6万元/吨,同比上涨34.3%。 (二)中国锡产量保持增长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锡精矿产量为83636吨(金属量),同比增加15.4%;精锡产量为14.9万吨,同比增长11.1%。当年我国与世界其他主要精锡生产国相比,生产状况比较良好。 2010年第四季度,由于设备大修,云南锡业、云南乘风金属公司等都停产1个月左右,另有部分企业受地方节能减排限电政策影响,被迫采取减产措施,精锡产量下降比较明显。这一期间,虽然国内外市场锡价高涨,刺激中小企业产量有所增加,但增加的产量仍不足以弥补主要企业的减产部分,国内市场锡供应开始逐渐显现紧张。 (三)未锻轧锡进口同比下降,精矿进口增长 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未锻轧锡出口量为713吨,同比增加4.2%。自2008年开始针对未锻轧锡的出口征收10%关税后,我国未锻轧锡出口下降明显,连续三年的出口量都维持在600-700吨,与2007年之前上万吨的出口规模相比,差距明显。 2010年我国累计进口未锻轧锡15979吨,同比下降23%。进口下降主要是由于国内外市场锡价"外高内低",进口有较大利润空间,促使进口量剧增。2010年国内外市场锡价比例回归正常轨道,进口无利可图,进口量相应下降。但2010年我国依然是精锡的净进口国,全年精锡净进口达15266吨。 2010年我国进口锡矿砂及其精矿19840吨(实物量),同比增长94.4%。虽然折合成金属量后,进口锡精矿在精锡冶炼原料中所占的比例还比较小,但预计将呈现增加趋势。 2010年我国共计进口锡合金、锡材和其他锡制品13147吨,同比减少1.7%;出口锡合金、锡材和其他锡制品8395吨,同比增加82.5%。 (四)消费稳步复苏 2010年我国锡消费量约为14.7万吨,同比增长11.1%。国内电子电器行业对各种锡焊料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1-11月,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5348亿美元,同比增长31.5%,已经占当期全国外贸出口额的37.6%,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逐步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从而保证了国内锡消费的稳定增长。 2010年国内镀锡板生产表现稳健,生产、销售较为平稳;镀锡板出口增加较大,当年我国累计出口镀锡板67.3万吨,同比增加64%。 2010年锡化工行业的用锡量也出现一定增长,尤其是用作PVC热稳定剂的有机锡系列产品消费增加明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未锻轧锡出口量不多,但实际上目前仍有大量锡锭经简单加工后,以其他锡制品税号出口。这实际上依然是低附加值的原料性产品出口。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我国对锡锭出口征收10%的关税,而变相出口可规避关税征收。
2010年中国锑市场报告 一、价格回顾 2010年锑市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价格大涨,并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上涨速度之快,幅度之高出乎所有经营者预料。2010年国内2#锑年均价为60838元/吨,同比上涨72.7%。《MB》MMAT标准II级锑年均价为8999美元/吨,同比上涨74.4%。 据调查,2010年12月份我国2#锑锭出厂报价最高达83500-85500元/吨,为历史新高点。较年初价格42000-42500元/吨上涨幅度达100%;相比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价格最高点,上涨幅度达93%。相比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价格最低点,上涨幅度达231%。 国际锑市场价格总体随国内市场变化。2010年5月末受中国锑价深度回调的影响,《MB》锑报价下跌至7900-8500美元/吨,但其跌幅明显小于国内。2010年12月《MB》MMAT标准Ⅱ级锑价格最高价达12200-12600美元/吨,再创历史新高。较年初价格6000-6250元/吨上涨达102%,相比2008年金融危机前最高点上涨达87%。由于锑价不断攀升,国际锑市场成交清淡。 二、市场分析 (一)锑供应短缺 由于我国对锑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执行力度加强,以及锑矿开采难度不断加大,资源日益匮乏,2010年国内锑矿供应凸显资源性短缺状态,对全行业锑品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冶炼企业原料自给率继续下降。特别是冷水江市民营锑冶炼企业自有矿山出矿量已很少。通过调研分析,去除重复计算因素,2010年国内锑品产量为11.8万吨,未来我国锑品产量增长空间十分有限。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我国锑产量为18.7万吨,同比增长13.1%;锑精矿产量为11.5万吨金属含量,同比增长19.6%。 据海关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锑品进口总量约4.9万吨,同比增长78.4%,折合金属量3万吨。其中锑精矿进口4.6万吨,折金属量约2.8万吨,同比增长约87.1%。来自缅甸的锑精矿进口量居首位,已达8423吨,其次分别为俄罗斯的8404吨、塔吉克斯坦8050吨和加拿大7976吨,上述来源占当年我国锑精矿进口量的71.1%。 (二)国内消费增长 锑消费的主要领域是在阻燃剂、铅酸蓄电池、催化剂及玻璃澄清剂等方面,其中阻燃剂应用在50%以上。从国内主要锑生产企业的销售情况分析,锑消费保持良好的势头,国内应用比例继续扩大。据测算,2010年国内锑消费量约为7.1万吨,同比增长12%,除工程塑料和化工行业对氧化锑的需求份额保持稳定增长外,随着光伏市场急剧升温,使国内玻璃企业积极扩大超白光伏玻璃的生产规模,成为拉动锑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预计未来随着国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锑的消费将进一步增长。 (三)出口形势良好 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锑品的出口总量为5.9万吨,同比增长37.7%,折合金属量5.1万吨。其中氧化锑全年出口总量约5.2万吨,同比增长40.4%。从出口国别看,2010年出口至美国的氧化锑达2万吨,同比增长134.5%;出口日本7656吨,中国台湾省6414吨、中国香港4696吨。出口上述地区的氧化锑占出口总量的74.4%。2010年我国未锻轧锑出口量为5173吨,同比增长13%,主要出口至美国、韩国和日本。2010年我国锑品出口形势良好,氧化锑出口量已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三、市场走势预测 2011年1月,锑市场仍延续着前期的涨势,锑价一路上扬,其影响因素是国内锑矿供应严重不足。持续已久的锑矿供应紧张局面随着冬季天气原因而越发严重,引发很多锑冶炼厂因原料不足而被迫减产或停产。目前锑市场对价格充满乐观情绪,生产企业、流通领域以及相关证券研究机构等对后期价格走势普遍抱乐观态度。 2011年国内锑矿供应依然紧张,对进口锑精矿依赖度继续上升,锑品供应量较2010年增加十分有限。而从需求情况看,2011年国内消费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在全球经济稳定向好环境中,我国锑品出口量亦将稳中有增,但增幅不大。预计2011年国内外市场锑价的主基调是振荡攀升。虽然不能排除阶段性回调,但下跌幅度非常有限。 四、值得关注的问题 湖南冷水江民营锑冶炼整合后,锑品产能由改造前的3.5万吨/年提升到5.5万吨/年,使原本已过剩的产能继续放大,目前估计国内锑冶炼产能已经达到18万吨/年左右。冶炼产能的盲目扩张,导致原料保障进一步下降,原料之争必然升级。由于国内锑矿资源形势日趋严重,对国外锑矿资源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高。
2010年国内外镍市场分析 一、镍价继续上涨步伐 在世界宏观经济环境好转的背景下,2010年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镍价走出一轮牛市行情,全年三个月期货镍平均价为21900美元/吨,较上年的14690美元/吨上涨49%。伦敦金属交易所镍库存则是从年初的15.6万吨下降到年底的13.6万吨。 2010年国内镍价总体低于国际市场,全年平均价约为16.7万元/吨,在2010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超过3%,国内镍库存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内镍价总体低于国际水平2-3万元/吨。由于镍价长时间"外高内低",进而刺激了出口。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共出口电解镍5.3万吨,同比增加95%。 二、全球镍市场供应持续增加 2010年以来,随着镍价的企稳回升,大部分在金融危机期间被迫减产或者停产的企业陆续恢复生产,加之淡水河谷位于加拿大的镍项目罢工结束,全球镍产量增加明显。据INSG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镍产量约为142万吨,比2009年增加近8万吨。随着许多在建新项目2011年陆续投产,预计2011年全球镍产量将达到160万吨,比2010年增加18万吨,全球镍供应增加在未来两年已成定局。 全球镍供应持续增加的另一个来源是中国镍铁产量的快速增加。2010年我国镍铁产量为16万吨(镍金属量),已接近我国原生镍产量的1/2,镍铁在我国乃至全球镍行业的地位愈发重要。 三、全球镍消费逐渐回升 经历了连续两年消费量下滑的考验后,2010年全球镍消费量增加12%,达到146.2万吨,其增速远超过产量增速。其中中国的镍消费量为50.5万吨,占当年全球镍消费量的34.5%。镍消费强劲复苏的原因主要是经济环境的明显改善,世界不锈钢产量大幅度增加,2010年上半年全球不锈钢粗钢产量已经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全年不锈钢粗钢产量有望增加20.7%,达到3030万吨,其中用镍较多的奥氏体不锈钢占72.2%。此外,汽车,能源及航空等非不锈钢领域对镍的需求也有明显好转,2010年这些领域对镍的消费同比增长10-13%左右。 四、我国镍表观消费量下降 在国内产量增加的同时,2010年我国镍产品进口量较上年回落,全年共进口电解镍18万吨,同比减少26.8%,镍铁进口也下降明显,全年我国镍铁进口量为13.4万吨,同比下降42.7%。我国性价比更高的含镍生铁生产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替代进口镍铁。 随着发达国家不锈钢生产的复苏,大量积存在我国港口保税区仓库的电解镍被用于再出口。进口的减少,出口的增加,导致了2010年国内镍表观消费量下降。 综合国内镍生产和进出口情况分析,2010年我国镍表观消费量为52.6万吨,同比减少9.2%。扣除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正常库存,2010年国内新增镍库存为负,消化了部分2009年的库存。
2010年钴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一、国内外市场钴价在低位震荡中上扬 2010年国际市场钴价震荡上扬,但整体价格仍处于低位。MB高品位钴平均价格为20.6美元/磅(合30.8万元/吨),低品位钴平均价格为18.7美元/磅(合28万/吨),同比分别上涨18.5%和17.8%。国内金属钴平均价为35.5万元,同比上涨7.6%。 虽然2010年国内钴价整体随国际市场变化,但跌幅和涨幅均明显低于国际市场。中国市场钴价受高成本支撑,因此即使国际钴价处于快速下滑通道,国内钴价跌幅也相对较缓。此外,由于国内存在大量的库存,价格上涨动力明显弱于国际市场。相比之下,2010年国内钴价格较国际市场更加平稳。 二、国内供应充足 2010年国内市场原生钴产量约为3.4万吨,加上回收、进口的钴盐和金属钴等,总体钴供应非常充足,约为4.1万吨,同比增加29.8%,创历史新高。 我国原生钴原料包括国内自产精矿、进口钴矿、进口白合金和进口湿法冶炼中间品等四个部分。国内自产精矿主要来自金川铜镍矿开发的资源综合利用,陕西、新疆、四川、海南等地有少量的钴矿产原料生产,2010年全国矿产钴金属量估计为1500吨左右。 据海关统计, 2010年我国进口钴矿实物量约为35万吨,同比增长23.5%,创历史新高。2010年初,对伦敦金属交易所钴期货推出之后的价格上涨预期,促使国内企业纷纷增加了进口钴矿的订单,是导致我国钴矿进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2010年我国湿法冶炼中间品进口量达到55551吨(折合成金属量约为8888吨),同比增长了129.6%。随着国外一些铜钴项目的投产和扩产,湿法冶炼中间品货源增加,为我国大量进口提供了保证。2010年我国进口白合金数量约为1.3万吨(折合金属量约为 2570吨),同比增加43%。 此外,2010年我国还进口钴盐折合金属量650吨,同比减少9.1%;进口金属钴约为4065吨,同比下滑12.3%左右。 2010年国内钴回收再生利用表现可观,估计全年回收钴金属量约为2500吨,同比增加8.7%左右。但突出的问题是钴价持续在低位波动,回收再生钴产品的利润大幅减少。 三、出口大幅增加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2010年世界超级合金、化学品、电池等领域发展势头良好,对钴产品的需求出现明显增长,促使中国钴产品出口大幅增加。2010年我国钴盐出口折合钴金属量估计为3800吨,同比增加111%,已经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金属钴和钴粉出口数量约为3930吨,同比增加29.9%。2010年中国出口的钴金属量大约为7730吨,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了60.2%。 四、实际需求稳定增长 从2010年国内钴消费结构分析,电池材料用钴份额有所提高,占到总消费量的63%;其他几个行业需求变化不大,硬质合金占11%,磁性材料占7%,石化产品占6%,玻陶行业占6%,还有一些用于其他合金、干燥剂、触媒、饲料等等。估计2010年我国钴消费量约为2.1万吨, 同比增加了20%。 电池材料生产中,用钴量大的主要是锂离子电池材料钴酸锂和三元材料。2010年由于钴价相对比较低,钴酸锂挤压了一部分三元材料的市场空间,使新一代三元材料生产没有出现明显增加。2010年我国钴酸锂和三元材料、储氢合金、球镍的用钴量分别约为12000吨、860吨和440吨,同比分别增加27.8%、13.2% 和30%。2010年国内电池材料生产用钴量大约为1.3万吨,同比增幅高达25.5%。 2010年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好转的影响,我国硬质合金生产和效益明显向好,国内硬质合金产量估计约19800吨,同比增长20%,用钴量约为2200吨。 2010年国内磁性材料生产用钴约为1560吨,同比增加约11%;陶瓷行业用钴基本与上年持平,玻璃行业用钴有所减量,搪瓷行业用钴略有增加。整体看,下半年国内氧化钴的需求情况比上半年要好一些。估计2010年玻陶塘行业钴消费量为1500吨。2010年中国PTA的产量约为1260吨,估计用钴量约为1200吨,同比增加9%左右。我国超级合金/高温合金用钴的数量比较稳定,且数量较少。目前每年用钴量大约在500吨左右。而金刚石触媒用钴的需求量则逐年降低,钴基金刚石被一部分铁基金刚石所取代,目前该行业用钴近维持在150吨左右。有机钴行业的需求比较好,发展势头平稳。 五、大量库存给未来市场带来不确定性 2010年中国原生钴产量3.4万吨,总的供应量为4.1万吨,出口量为7730吨左右,国内表观消费量为3.3万吨,实际消费量在2.1万吨左右。扣除生产各环节必备的安全库存,估计全年的新增库存大约为1.2万吨。加上2009年未消化的库存,累计库存量约为2.1万吨,几乎与一年的消费量持平,这给未来市场平衡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产业的稳定运行。
2010年钼行业市场运行情况 一、2010年钼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一)价格回升 2010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全球钼价回升。全年欧洲市场桶装氧化钼平均价格为15.7美元/磅钼,同比上涨41.1%;国内市场钼铁(60%Mo)平均价格为14.1万元/吨,同比上涨10.9%。 2010年,国内外市场钼价呈现出前高后低局面。在国际市场,欧洲桶装氧化钼价格上半年高位运行,并在3月初达到全年最高价18美元/磅钼;下半年走低,并在7月上旬降至全年最低价13.8美元/磅钼。在国内市场,钼铁价格上半年以上行为主,于3月初达到全年最高价15.8万元/吨;下半年有所下降,7月中旬降至全年最低价12.5万元/吨。2010年国内外市场钼价涨跌主要受制于钢厂和贸易商的采购行为,这也是市场供需变化的直接反应。 (二)产量恢复性增长 2010年我国钼产量出现恢复增长,全年钼精矿产量同比增长9.6%至8万吨钼,基本接近2008年8.1万吨钼的水平。其中,河南省占比41.3%,陕西省占比21.5%、内蒙古占比13.1%,以上地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5.9%。从分月度产量看,只有由于7月份河南、陕西遭遇洪水灾害;10月份部分地区采取限电措施,出现环比下降。 2010年美国、加拿大、秘鲁、智利等主要钼生产国的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3%、2.3%、38.2%和5.7%至5.2万吨钼、9000吨钼、1.7万吨钼和3.7万吨钼。2010年全球钼总产量为21.4万吨钼,同比增长12.8%。中国钼产量位列全球第一,2010年占全球产量的37.4%,略低于2008年的37.7%和2009年的38.5%。 (三)消费显著回暖 2010年,全球钼市场需求在经济复苏的支撑下显著回暖,其中西欧消费量同比增长18.8%至4.8万吨钼,美国消费量同比增长39%至3.9万吨钼,日本消费量同比增长21.4%至2.6万吨钼,中国消费量同比增长5.6%至5.7万吨钼。当年全球钼消费量为20.8万吨钼,同比增长19.1%,中国钼消费量占全球的27.4%。欧美钢铁行业开工率大幅提高,已经从2009年的年均60%开工率提高至80%,成为支撑全球钼需求增长的重要原因。 (四)我国钼产品再度实现净出口 2010年我国钼产品贸易呈现两大主要特点:一是钼产品出口显著增加,进口大幅下降。全年我国钼出口量达到1.9万吨钼,同比增长1.4倍。其中氧化钼出口量为11824吨钼,同比增长1.7倍;钼条、杆、型材及异型材出口量为2975吨钼,同比增长1.5倍,以上两种产品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75.8%。钼进口量为1.7万吨钼,同比下降51.3%。其中氧化钼进口量同比下降49.5%至1.4万吨钼,钼精矿进口量同比下降59.6%至2992吨钼,以上两种产品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97%。 二是钼产品以保税区进出口贸易为主,转口贸易居多。全年以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方式出口占比61.8%,以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方式出口占比7.9%,以一般贸易形式出口货物仅占30.2%。同时,以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方式进口占比66.2%,以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方式进口占比16.9%,以一般贸易形式进口货物仅占16.9 %,即进口的钼产品基本没有进入国内消费。 2010年我国钼产品贸易再度实现净出口,当年净出口量为2500吨钼,而2009年我国钼净进口量为2.7万吨钼。 (五)全球钼市场供应过剩缓解 2010年全球钼供应过剩量为6000吨钼,接近2008年的过剩水平,较2009年1.5万吨钼过剩量下降60%。 同时,中国钼市场过剩量为2万吨钼,较2009年的4.6万吨钼库存下降56.5%,库存主要集中在各类矿山和部分贸易商手中。 二、市场发展趋势 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通胀预期以及经济不平衡复苏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钢协预计2011年全球钢材需求量为13.3亿吨,同比增长5.3%,增速下降7.8个百分点。为此,预计2011年全球钼需求量同比增长9.6%至22.8万吨钼。同期,全球钼供应量同比增长8%至23.1万吨钼,供应过剩量进一步减少至3000吨钼左右。 预计2011年全球钼价将呈现震荡上行走势,欧洲桶装氧化钼全年均价有望突破18美元/磅钼,主要是2011年国外新建扩建项目难以投产,钢铁行业回暖支撑钼需求量继续增长。从国内来看,不管是限制开采还是提高钼行业准入门槛,都表明政府越来越重视钼资源的战略地位,预计2011年中国钼铁年均价将突破16万元/吨。
2010年铟市场运行情况 2010年我国铟市场呈现外需复苏、内需扩张的良好态势,但严重的走私活动扰乱了市场,造成铟价低迷不振。 一、铟价震荡下行 2010年初,国内市场精铟价最高触及4000元/千克,之后波动下跌,大部分时间在3000-3500元/千克之间徘徊;国际市场铟价大部分时间在 520美元/千克左右徘徊。在国外购买复苏的情况下,市场铟价虽出现几波反弹行情,但因国内走私活动扰乱,每次反弹幅度有限,且不能稳定。 二、生产稳定在较低水平 我国铟产量在经历过去三年连续下降之后,2010年有所恢复,少数企业增产明显。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初步统计,2010年全国精铟产量为336吨(其中再生铟为10吨),比2009年增长1.5%。其中,铅锌冶炼企业综合回收铟237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0.5%。 三、国内消费显著增长 2010年国内低熔点合金、电池、焊料等领域的铟需求明显增长,估计全国消费量达到100吨左右,比上年增长40%。根据导电玻璃行业提供的消息,2010年国内ITO靶材需求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国内ITO靶材生产极少,供应主要依赖进口,估计全年进口量在300吨左右(折合铟约225吨)。这样,目前国内铟的消费量已经达到300吨左右。 据统计,目前国内液晶面板新建或待建项目有9个,其中第八代面板项目有6个,这意味着国内液晶镀膜用ITO靶材的需求存在很大增长潜力。如果这些项目如期达产,加之其它非电视镀膜行业的消费,到2012年,国内仅镀膜行业对铟的需求将有望突破500吨。 四、走私猖獗,超过了正常出口量 2009年7月1日,我国把铟的出口关税从15%降到5%,国内正常出口逐步恢复。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恢复,走私活动日益猖獗,已经超过了正常出口。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共出口铟126吨,同比增长160%。其中,出口到日本73.6吨,出口到香港37吨,出口到美国425千克。 然而,根据美国和日本海关的统计数据,2010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精铟158.9吨,比我国海关统计的出口到日本的精铟多85.3吨。同期,中美海关统计的铟数量之差为26.9吨。
2010年中国铁合金行业运行情况 一、产量同比增长8.2% 2010年我国累计生产铁合金2436万吨,同比增长8.2%。其中,产量排在前6位的省(区)为:湖南282.7万吨,同比增长19%;广西266万吨,下降3.2%;内蒙257.7万吨,下降22.8%;四川238.9万吨,增长29.8%;贵州208.2万吨,下降1.7%;山西151.6万吨,增长49.2%。 二、出口同比增加46.6%,进口同比下降19.1% 2010年我国总计出口铁合金125.3万吨,同比增加46.6%。其中,累计出口硅铁(Si>55%)73.5万吨,同比增加77.1%;硅锰7.2万吨,下降37.4%;高碳铬铁18.8万吨,下降2.1%。当年我国总计进口铁合金205万吨,同比下降19.1%。其中,累计进口高碳铬铁182.1万吨,同比下降15.9%;镍铁13.4万吨,下降41.1%;铌铁1.9万吨,增长2.5%。 2010年我国铁合金出口增加与国际市场需求回升相关。高碳铬铁是我国铁合金进口的主要品种。2010年国际市场铬铁价格一直高于国内,这导致高碳铬铁进口同比下降。 此外,2010年我国总计进口铬矿866万吨,同比增加28.2%;进口锰矿1158万吨,同比增长20.4%。 三、市场走势分析 2010年国内铬铁市场走势总体分四个阶段:1-4月份价格一路走高;随后3个月持续下滑;8月份市场开始回升,这波行情一直延续至10月中旬;随后市场窄幅波动。全年铬铁价格波动范围7700-9700元/吨;年均价格为8640元/吨,比上年上涨23.4%。 受成本增加及需求旺盛等因素的支撑,2010年前4个月,国内铬铁价格持续上涨,4月底高碳铬铁出厂主流报价9500-9700元/吨(含税,50基价),较年初的7800元/吨上涨了23.1%。然而,5月份不锈钢市场开始显露疲态,6月份钢厂减产,铬铁需求减少,价格反转回落。 7月下旬国内大型不锈钢厂出台的8月份高碳铬铁采购价仅为7600-7750元/吨。迫于成本压力,国内不少铬铁企业减产甚至停产。一些贸易商也因为价格不合适而囤货观望。另外,由于国内铬铁需求放缓,国内铬铁价格一直低于国际市场,铬铁进口量同比有所下降,均导致国内铬铁市场现货资源减少。进入8月份,高碳铬铁价格保持回升态势,全月涨幅达到600元左右,9月份的涨幅为300元/吨。 在2010年最后二个月中,太钢、宝钢等大钢厂年度检修导致铬铁需求减缓,铬铁价格小幅下调。进入12月份,由于铬铁主产区开工率下降,铬铁价格开始趋稳。另外,成本因素也是市场回稳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预测,未来2年我国不锈钢粗钢产量年均增长率保持在5%,2011年有望接近1200万吨,不锈钢生产对铬铁的需求仍将保持适度增长,铬铁价格有望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