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科学,也没指南
在女儿诞生后的第60天,我稀里糊涂地成为了传说中的“自媒体人”:当天凌晨,我的微信公众号“小兔子科学养殖指南(微信号:xtz_yueyue)”悄然上线,并完成了第一次推送。
运营至今,“小兔子科学养殖指南”累计用户数251人,单篇图文推送最高阅读量350。
数据说明一切:我做了一个没啥人知道也没啥人看的微信公众号。
虽然听起来像是在农业频道《金土地》里播出的节目,但是“小兔子科学养殖指南”其实是个育儿类的微信公号:是的,小兔子并不是那些长耳朵、三瓣嘴、毛茸茸的萌物,小兔子是我女儿,一个在农历羊年的尾巴上诞生的小女婴。
“小兔子科学养殖指南”并不提供任何母婴用品的测评,也不会告诉你婴儿吐奶了该怎么办或是出湿疹了该涂啥药膏——作为一个新手奶爸,我也备受这些问题的困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公众号一点也不科学,更没有任何指南意义。
“小兔子科学养殖指南”只提供儿童简笔画风格的漫画,讲述围绕新手奶爸大兔子(我)、新手奶妈母兔子(我妻子)以及新生儿小兔子(我女儿)展开的一系列鸡零狗碎、鸡毛蒜皮、鸡飞狗跳的故事。这些故事搞笑为主,偶尔煽情,同时充斥着各种奇怪的脑洞和“宅”属性的冷门梗以及我个人的恶趣味。
我猜想你应该已经对这个公众号已经有点概念了。或许你会觉得“小兔子成长日记”、“新手爸爸的育儿日志”之类的名字更适合这个公众号。没错,我也这么认为。但是我很懒,日记很可能会拖成周记,日志很可能变成年度小结。
所以,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经过3分钟的思考,我就这么厚着脸皮给这个很不科学、很没有指南意义的公众号取了现在这个名字。 ▼ 30秒,“创造”两只兔子
我是个媒体从业人员,从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初中时代,我倒是在业余时间学了三年素描。某一次上课,老师当着我的面把我画的色彩作业撕得粉碎。那时候我就意识到,这辈子恐怕是吃不了这行饭了。
我并不认为绘画是我的爱好。硬要说的话,我的爱好是涂鸦:开会无聊了,在会议材料上涂两笔;采访无聊了,在采访笔记上涂两笔……所以我的笔记本用得总是特别快,因为每一本笔记上都有至少一半是意义不明的随手涂鸦。如果你在某一个会场里看到我在奋笔疾书,千万不要夸我认真,很有可能我是在画一个拿着砍刀的火柴棍小人在和另一个拿着长矛的火柴棍小人决斗。
然而,连我自己也没想到,这个被很多人视作多动症症状的不良嗜好竟演化成了“撩妹”和“晒娃”的工具。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除了逛街吃饭看电影、买东买西买包包以外,你的女友终有一天会向你提出诸如“浪漫”、“情趣”之类虚无缥缈、玄乎其玄的诉求。我当时的女友、现在的妻子王小姐,自然也不能免俗。
什么是浪漫?什么是情趣?我苦苦探寻着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直到某一天,我突然想起,自己好歹是点过“绘画”这个技能的。虽然水平有限,但是用来哄哄姑娘应该还是足够了。
感谢平板电脑的普及。一台iPad、一个绘画APP和一支电容笔,我踏上了“创作”之旅。我用了不到30秒“创造”出了两个形象:一个长耳朵、三瓣嘴、表情冷淡的兔子,对应现实世界中的我自己;另一个长耳朵、三瓣嘴、表情冷淡的兔子,对应现实世界中我的妻子——两个兔子的区别在于,对应我妻子的那一只,左耳绑了个蝴蝶结。
于是,两只兔子开始演绎我们生活中的那些鸡毛蒜皮:今天加班累成狗了、今天吃饭吃撑了、今天挨领导骂了……隔三差五,我在iPad上随手一涂,然后发给妻子,换来她的一句“哈哈哈”或是“真好玩”。
偶尔,我也会把这些信手涂鸦发在朋友圈里。久而久之,粗糙、脱线但又带着那么一点点微妙幽默感的“兔子小剧场”竟也成了我的一个标签。
▼ 一只小兔子的诞生
之所以把自己和妻子画成兔子,理由其实非常简单:我俩都是1987年生人,都属兔。
从妻子怀孕开始,“兔子小剧场”里多了一个新角色:一只小兔子。因为我始终坚信妻子肚子里的是女孩儿,所以那只小兔子除了“继承”了我们的长耳朵、三瓣嘴和冷淡的表情以外,左耳也绑上了一只蝴蝶结。
就像每个孩子都会问自己的父母“我是从哪儿来的”,我觉得有朝一日我的女儿肯定也会问我:“爸爸,为啥我属咩咩羊,但你却把我画成小兔子?”平心而论,我还没想好怎么把这个问题糊弄过去。
答案其实是有的,只是对于小朋友来说理解起来恐怕会有点困难:生物学有一个概念叫做“生殖隔离”,兔子和兔子的后代注定是兔子,不可能是考拉或是树懒,当然也不可能是只小羊。这也是为什么《疯狂动物城》里只告诉你狐狸和兔子在一起了,却没有告诉你他们结婚后会生个啥出来的原因。 好吧,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除了兔子,我不会画别的。
妻子是剖腹产,手术前一晚,看着妻子在病房里沉沉地睡去,我却紧张得怎么也睡不着。
我想起了“兔子小剧场”,画画成了我能想到的最好的排遣方式。于是我开始画这几天的经历、画手术前夜我的不安和妻子的淡定、画我的胡思乱想和奇怪的脑洞,一直画到我歪在沙发上昏睡过去。
第二天一早,我当爹了。如我所愿,我有了一个女儿。
时至今日我也无法很好地用语言来形容当时的感受。我只记得当时恨不得立马冲到城市规划馆的五楼召开一场新闻发布会公布这个消息:邀请全市及中央驻沪媒体,电台电视直播,上海发布和东方网全程网络直播,第一个提问机会给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
脑洞再大也只是脑洞,晒娃的冲动却是货真价实。除了把照片和肉麻兮兮的文字一股脑全部发上微信朋友圈,我想起了女儿出生前夜,那画了半截的小剧场。 ▼ 低端,却独一无二的“定制”
自从“晒娃狂魔”属性觉醒,我的创作欲也随之点燃。某一天,妻子突然说:你画的这些东西光发朋友圈有啥意思?不如开个公众号,没准还能挣个仨瓜俩枣的。
自打妻子怀孕,我妈开始在微信上频繁地转给我诸如“你肯定不知道的十个育儿秘诀”、“赶紧收藏!一张图告诉你培养孩子的核心因素”之类的文章。那时起,我就深刻地认识到,育儿在自媒体内容领域,早已是一片红海。
真要做育儿主题的公众号,想“突围”绝非易事。就凭我这胡闹一般的涂鸦,真要是做出几篇“10万+”来,除了微信后台故障,我实在是想不出别的可能性。我把顾虑说给妻子听,妻子一脸不屑:你还真打算靠这个成名成家赚大钱?不就是换个方式晒娃嘛!
得,正过来反过去都是道理。不就是公众号吗?我开就是。
其实也不是没有想过一夜之间变成所谓的“大号”。甚至,我还设想过有朝一日同行上门采访,我该说点啥:一定要表现得特别淡定,要强调自己是无心栽柳,然后再谈谈情怀、谈谈初心,一篇专访这样就差不多就齐活了。
还是那句话,脑洞再大也只是脑洞。我至今都很担心这篇文章发在同事主编的“互联网观察”栏目,会不会拉低整个栏目的格调。另一方面,和订阅数的增长速度成反比,我的这个公众号,更新的周期正在不断地拉长,以至于有用户在后台这样留言:要是关张了早点吭声,我好取消关注。
我必须严肃地声明一下,我真的是把这个公众号放在心上的。因为,这个公众号是我花式晒娃的一个重要阵地,同时也是我给我的女儿、我的妻子、我的家人乃至我自己的一个“低端定制”——低端,但却是独一无二的“定制”。
据说狮子座的人好表现、喜招摇,我想恐怕是有点道理的。我十分愿意、也十分渴望把女儿在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分享给尽可能多的人。虽然她现在连自己翻身都不会,但我非常期待有一天,有一个陌生的叔叔或是阿姨对她说:“我早就认识你啦!我是在你爸爸的微信公众号里看着你长大的!”
但愿那时,她不会嫌我把她画得太丑就好。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栏目主编:刘璐 编辑邮箱:internetobserver@163.com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图片编辑:曹立媛)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