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翟卓)2023年,全球汇市持续动荡,金融市场屡遭突发事件重新定价;人民币汇率也经历了升值、走贬又企稳回升等多个阶段,年内即期汇率在6.68与7.35之间宽幅波动。 2024年,在全球经济仍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以及部分主要央行或将迎来政策周期拐点等背景之下,人民币汇率走势又将如何演绎?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连平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尽管未来会有国际政策因素和市场行为的扰动,中美两国在经济增长、物价变化和国际收支等方面的相对变化将推动人民币在2024年继续升值,据测算升值幅度有可能达约10%。 记者:2023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一波三折”,主要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连平:2023年初至年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出了一轮贬值,在经历了四个月左右的低位徘徊后,于11月开始一轮升值。 上半年人民币贬值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美元升值。为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自2022年3月开始推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并持续加息至2023年7月,美元指数因此走强。 而作为负相关的非美货币则相应出现贬值,人民币也不例外。鉴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较好,经常项顺差较大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幅度要明显小于其他非美货币,汇率相对较为稳定。 2023年11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很可能是汇率趋势性转变的开端,其直接的推手是美元可能开启贬值之路的预期。 2023年三季度以来,美联储加息进程已经进入尾声。11月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几乎明确了这一点,并为可能于2024年降息提供了市场可以佐证的相关依据。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决定了美元指数的趋势性变化,而前者则取决于美国的通货膨胀和增长、就业变化。 由于美国2020-2021年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效应基本释放完毕,2022年-2023年推行了力度很大的紧缩政策,大幅度持续加息,使美国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上升到了5.25%-5.50%的历史高位。 2023年以来美国的通胀水平持续下降,美国的个人支出消费价格指数(PCE)从2022年年中的6%-7%区间降至2023年11月的3.2%,已经比较接近2%的政策目标。 目前,美国利率水平已明显超过PCE且持续了约一年时间,其抑制通胀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由此可见,美国2024年的通胀水平将继续有所下降,美联储货币政策持续紧缩的必要性大大降低。 由于美国政府在疫情期间大规模转移支付的超额储蓄效应基本退去和强有力紧缩政策的持续实施,2023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降温迹象。尤其是劳动力市场出现了衰退的早期迹象,信贷流入实体经济的速度正在大幅放缓。 2023年10月,美国ISM制造业PMI指数由49.0大幅回落至46.7,11月与10月持平,未见任何起色。权威的国际金融机构都纷纷下调了美国经济2024年的增长速度,有的市场机构甚至认为2024年美国经济有可能陷入衰退。 为此,2024年美国货币政策很可能改弦更张,由紧缩性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货币政策;其核心目标由抑制通胀转向保持就业和经济增长,并逐步开始降息。 伴随着通胀和增长的下行以及货币政策走向宽松所带来的利率水平下降,美元指数大概率逐步下行,美元将对非美货币贬值。而作为负相关货币的人民币则可能在2023年底开始升值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升值的动力。 记者:2024年全球经济及主要央行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仍强,人民币汇率走势如何展望? 连平:尽管未来会有国际政策因素和市场行为的扰动,但中美两国在经济增长等方面的相对变化将推动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2024年的升值幅度有可能达到10%左右。 其中,从今年底到2024年第一季度,人民币汇率或大概率在6.80-7.10区间内双向波动、基本稳定、稳中有升。明年二季度后,随着美联储降息进程确立和中国经济进一步回稳向好,人民币将在总体稳定的基础上保持升值态势,至年底前汇率区间有望上移至6.30-6.50。 具体来看,经济增长是影响汇率的基本面因素。2024年,我国经济有望保持恢复势头,而美国经济增长步伐或将放缓,甚至可能出现所谓的“硬着陆”风险,中美两国在增长方面相对的变化态势将推动美元贬值并带动人民币走强。 2024年,三驾马车将在不同程度协同地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如在政策持续推动和需求持续释放下,基数效应可能导致消费增速有所放缓,但消费仍将持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而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仍是稳投资和稳增长的两大抓手,房地产投资则在利好政策和经济复苏的带动下,减弱对投资的拖累。 与此同时,随着世界经济增长下行,我国出口虽会承受压力,但全产业链体系有效支撑系统性供给能力,中高端制造水平提升将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叠加低基数效应,出口韧性犹存。 在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力度和稳健偏松货币政策的支持下,2024年我国市场需求不足状况将有所改善,产出缺口逐步收敛,GDP亦将呈现小幅增长。 记者:除经济增长差异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将对汇率走势产生影响? 连平: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对汇率变化具有较好解释能力的汇率理论。在该理论逻辑框架下,两国之间的物价变化会通过货币购买力的相对变化影响两国货币的汇率。 2020年-2021年,美国为应对疫情冲击实施极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幅度向居民账户转移支付,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张约80%,终于在2021年-2022年带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2020年-2023年11月,美国CPI累计上涨约13%。 与此同时,尽管我国宏观政策也走向扩张,但政府举债较为适度,货币政策基调保持稳健,不搞“大水漫灌”,期间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了约20%。2020年-2023年11月我国CPI累计上涨了3.9%,而美国的通胀水平则是我国的三倍多。 单位美元对内购买力的削弱和单位人民币对内购买力相对平稳,必然导致两种货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只是2021年中后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的预期和实施,导致美元获得了很大支撑,并走出一轮快速升值。 在美元购买力实质上削弱的条件下,一旦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宽松,或其预期较为明朗,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就很有可能经历一个贬值过程。 此外,国际收支通常是从市场和供求方面影响汇率变化的较为直接的因素。长期以来,美国因为制造业疲弱和控制高科技产品对中国出口,美国在经常项下对中国的逆差持续存在。而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宽松,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下降预期将会形成,美国市场的流动性运行方向将发生逆转,加大流出的力度。 与此同时,全球风险偏好也会相应转升,全球资本将流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中的佼佼者,中国则会受到全球资本的青睐。经常项下保持较高顺差和资本账户状况的改善将有助于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和走强。 总体来看,近期、远期汇率和期权市场的变化似乎都意味着人民币将在2024年延续升值态势,进而有助于人民币资产价格回升和总需求的进一步释放。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