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种子这个词,欧意交易所app官方下载相信即便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才开始上网的朋友也会有所耳闻。而BT、即BitTorrent协议,其实是一种分布式文件共享协议,它通过点对点(P2P)网络实现了更高效的文件传输。自2001年诞生以来,这个革命性的文件共享协议就使得全世界的网民能够更容易地下载软件、图片、视频等一切互联网上可以找到的数据。 然而,即使是曾经几乎人人都在用的BT协议,也挡不住岁月的侵蚀。根据加拿大网络情报公司Sandvine近期发布的《2024互联网现象》显示,BT已彻底成为全球互联网流量中的“others”,其上传流量占比仅有4%,在下行流量中的存在感更是没有了统计学上的意义。但要知道直到2013年,BT协议仍占据着互联网上传流量的三分之一。 如今用“一副好牌打得稀烂”来形容BT协议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恰如其分,这项可以称之为伟大的技术,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并没能成就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与其他诸多诞生在Web 1.0时代的互联网相关技术一样,BT协议也是由一位少年天才Bram Cohen在2001年7月2日推出,并且他也是valve公司旗下数字内容分发平台Steam的高速下载体系奠基人。BT协议在彼时绝大多数网民还在使用拨号上网的时代,就被设计用来高效地分发文件,尤其是对于大文件、多人同时下载时效率非常高。 BT协议的设计可以说是互联网共享精神的集中体现,常见的下载服务器是为每一个发出下载请求的用户提供下载服务,但BT的工作方式则与之不同。当文件或种子(SEED)的持有者将文件发送给其中一位用户(Client)后,再由这名用户转发给其它用户,用户之间则会相互转发自己所拥有这个文件的一部分,直到每一位用户的下载都全部完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BT协议正是如今大放异彩的边缘计算的雏形。 在当时那个网络带宽普遍只有几兆、甚至更低的时代,数字货币交易所BT协议可以说是许多网民下载大文件乃至分发数据的核心渠道,诸如网际快车、网络蚂蚁等BT下载工具相信许多80、90后都不会陌生。事实上,BT协议当时不仅仅是普通网民在用,Facebook和Twitter也用它来给服务器分配更新任务,暴雪用它来让玩家下载《魔兽世界》客户端。 那么曾经风靡全球的BT协议,为何又会沦落呢? 毫无疑问,创始人对于一款互联网产品很重要,这一点毋庸置疑,可偏偏BT协议的创始人Bram Cohen是一位天才程序员,也是一位自闭症患者。与此同时,BT协议是开源的,并且随着去中心化网络的发展,Bram Cohen还给BT协议加入了磁力链接的功能,使得用户不需要在“Tracker服务器”进行登记和寻找,直接通过磁力链接就能让要下载文件的设备和下载过文件的设备形成相互联系。 如此一来,BT协议就变得极为适合用来传输大文件,以至于直到今天,其都是网络盗版最为青睐的技术。但Bram Cohen作为联合创始人打造的BitTorrent公司,却完全无法阻止肆虐的盗版现象,以至于Bram Cohen因此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一直在担忧会被电影公司抓住把柄。更加致命的一个问题,是BT协议尽管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但其并不适合成为任何一种业务。 虽然BitTorrent公司做过电影音乐商店BitTorrent Bundle、串流直播服务BitTorrent Live,以及付费下载服务BitTorrent Entertainment Network,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这家公司最后一次尝试是进行众筹+付费墙,而这也是目前互联网上一众开源社区运营的核心思路,可当时已经习惯了免费获取内容的BT用户的付费意愿并不高。 而真正给了BT协议致命一击的,则是宽带基础设施自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来的快速发展,由于全球各主要国家都在过去十余年间花费大笔资金建设宽带网络,使得百兆乃至千兆宽带已经普及,传输大文件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不再是一个需要动辄等待数小时乃至数天的事情。 与此同时,云存储、流媒体等技术的出现,也改变了许多用户接触互联网内容的方式,再加上正版化的推进,就使得传输大文件的需求逐渐被取代、乃至消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Bram Cohen开发的BT协议与互联网之父Vint Cerf的TCP/IP协议一样,虽然确实是最顶级的技术,但有时候技术并一定就能转化为合适的商业化产品。 (责任编辑:) |